V先生其人其说

看完永澄老师世界观文章后的几点感悟 by 萝卜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403人  萝卜籽养小白兔

0,大纲

一,缘起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看到这样一则通知:

Paste_Image.png

课前预习的要求是“看完最新的四篇有关永澄老师世界观的公众号文章”,链接如下:

永澄:原来我的人生的终点是这样的
永澄:如何让自己通往真实世界?
永澄:关于人生观的若干个为什么
永澄:终于找到可以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Y0OTA3OA==&mid=2247484720&idx=1&sn=09f333c029b06ea4c3626caa989d9e56&chksm=e927ad69de50247f5a7d29260eb578382d7d8abd5ca85730821f0a4d1bb50a3dfbd703fc0323&mpshare=1&scene=1&srcid=0421fxShzU5altRGum22F2xZ#rd

顺便附上里面提到的世界观系列文章的索引
易仁永澄世界观相关文章 - 幕布
https://mubu.com/doc/egurKxTc5

看到这个作业要求,一开始,我是有种畏难心理的。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好多,永澄老师的文章又特别烧脑,想要消化吸收,往往要2-3个小时,有点累感不爱。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又觉得没啥成就感(也不能进后宫团嘛)。但是紧接着,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永澄老师的一篇文章中那个加粗的句子:“如果一件事可做可不做,那不仅要做,还要高标准的做。”
嗯……永澄又说:“一个知识你学会了没有,关键看有没有改变”。好嘛,为了体现我学会了“高标准”那句话,在遇到这个可做可不做的预习作业的时候,我就应该改变以前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做,还要高标准的做。
但是,对于一个懒癌患者来说,只是这样一个认知改变,还不能带来充足的行动力。于是,我又为高标准的做这件事找了几个目的,来说服自己的小我。

为什么要研究世界观的四篇文章,并且写心得?

  • 为了产生复利效应。
  • 为了当场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再拖延。
  • 为了把知识显性化,然后进一步加工处理就方便多啦。
  • 为了让明天上课做笔记的时候更轻松。有更新的地方,想要修改也很方便,不用从零开始。
  • 为了做一件与众不同的,高标准的事。
  • 为了让永澄老师和其他的小伙伴刮目相看!
  • 为了显示出我是一个同频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
  • 为了早日进入后宫团。

那么就开工吧~

二,缘生

在读完全部文章后,我提炼了以下几个重点。

这些文章大概讲了什么?

  • 我的世界观:站在上帝视角,看投射的世界;
  • 我的人生观:求真,寻找现实世界的规律,以返回真实世界;
  • 我的价值观:把握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决策、和资源共振,做高概率正确的事情。

其中,世界观的解释,在好好学习的公开课里有详细论述。人生观,则是这几篇文章详细讨论的内容。价值观,在做自己的CEO课里有论述,在平时的推送文章中也分别对这些关键名词有过解释。
我觉得,在充分理解了世界观后,理解接下来的内容就很容易了,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世界观基础上的推导和延伸。工作量一下子减轻了真是太好了O(∩_∩)O哈哈~

其他的重点,因为太长了,所以我专门搬到了另一篇文章上

【笔记】永澄老师世界观文章重点笔记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edcff0342fcc

三,调频

永澄老师还说过:

理解力,就是先用作者的话把概念说一遍,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所以,用原文提炼完重点后,下一步就是用自己的话将原文说一遍,谈谈我的理解和思考。

世界观

永澄老师的世界观是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个投射的世界。根据他对各个名词的解释,应该是说:“站在纯粹客观理性的意识(道)上,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解释这个由真理所变化反映出的现实世界(地球所在的宇宙)”。

看到这个世界观,我想到的就是佛学里对世界的描述。《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金刚经》提到:“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结合《金刚经》后面对于世界构成的描述,我觉得它对于世界的描述,就好像永澄老师所说的“投影世界”一样。它既不是存在的,也就是“真实世界”,但也不是虚假的,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都是真理的表象,或者说表现形式的一种,所以说它“非空非有”。

还有《金刚经》里的这一段描述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其中,“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让我想起了这幅图片所描述的情况:

Paste_Image.png

如果不知道真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就好像在暗室中,看到墙上的投影一样,对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猜测,误以为这个影子就是事物的真实样子。这样一来,就“着相”了,也失去了发现真实世界的机会。而认知没有达到,就算在现实世界再努力,取得的也是“低维度世界的最优解”。所以,佛祖劝须菩提,也是劝诫大家,“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人生观

永澄老师对人生观的定义是:

如何看待人生和现实世界、真实世界、上帝视角等的互动关系。

人生观

关于如何看待人生和现实世界、真实世界、上帝视角等的互动关系。这里的人生,指的是图片中的橙色小人(躺在现实世界里的那个),现实世界指下层世界、真实世界指上层世界、上帝视角指的蓝色小人。
要知道,当我们的自我意识沉睡的时候,你只能够和现实世界进行互动,有的时候甚至是无意识的互动,举个极端的例子:亲人去世自己会非常伤心难过,这就是无意识的互动关系。(有意识的互动,比如)不同的宗教习惯下,看待死亡是不同的:基督教认为这是去往FATHER的一种方式;佛教称之为往生,很有可能会跳出六道轮回;庄子死了妻子会击盆而歌,这就是自我意识被教化后超出人类无意识状态所呈现的状态。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联想到了之前的那节“进化与定位”的课。在人的心智还没有开启的时候,人与世界产生的是无意识的互动,是本能的反应,比如“亲人去世自己会非常伤心难过”。而心智开启后,人就会与世界产生有意识的互动,开始努力的往这方面靠拢,比如在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的情况下,主动个人成长,开始背单词,早起,读书……这就是一种形式的“因上努力”,哪怕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然后,随着心智成熟,达到像成甲,永澄老师这样的水平,就会发现成功背后的规律,开始有意识的探寻真实世界(底层规律),也就是开始有意识的和真实世界互动。而经过这样的长期努力,到了佛祖,圣人这样的水平,应该就是完全搞清楚了真实世界是什么,并且能够自由的运用真实世界的规律,并且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理想的生活吧,也就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永澄老师说: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到真实世界,而对于“你为什么要回到真实世界?”这个问题则没有答案。对我来说,我想要回到真实世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获得真正的自由。佛教里有“轮回”的概念,也就是说,人如果没有完全搞清楚真实世界是什么,就会一直在轮回里,不能跳出来。就好像画里的人一样,一直被画框所限制,不管在画框里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也无法从画框里走出来。在我看来,真正的自由就是,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在画框里,还能够随时选择从画框里出来,或者待在画框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能够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是真正的自由。这也许也是修行佛法的人想达到的目标吧。

更新世界观后的永澄要做什么?

三观清楚之后,就可以选择那条自己可以走一辈子的路了。既然人生观是求真,也就是我期待我的人生终点是看到复杂事物背后的逻辑,那我就要选择一条高价值、可复利积累、拥有边际效用的路径,我选择的是:改变。

V先生告诉我:我必须要有自己的铜山!
铜山是什么,V先生告诉我说那是古人去采铜的地方。所以,这里有几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座采不完的铜山,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如果采了的铜经过加工可以卖给其他人,会怎么样呢?

Paste_Image.png

我要找一座源源不断的铜山,然后用一个稳定的解释系统去解释,并给出基于底层规律的解决方案,我最擅长的就是将解决方案概念化、系统化、工具化,这样可以解决从理论需求到服务需求的各种客户问题。基于这样的模型,我的选项也变得清晰:
• 铜山:那些真实存在的问题。
• 解释系统:三观、由三观推导出的原则,每个具体问题推导出的某领域的底层规律(需要持续积累)。
• 光线:某个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及解决方案体系,目前选定的是改变,未来可以不断选择更多领域。

这个铜山的比喻,简单来说,就是,要成为印刷钞票的人,而不是使用钞票的人。换句话说,永澄老师要做信息的创造者,而不是信息的搬运工!他要成为那个拥有渔网的人,而不是等着别人的大鱼的人。我不由得开始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获得自己的铜山呢?联想到现实世界中,那些最赚钱,最成功的,往往都是创业者,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史蒂夫乔布斯,他们不是在已有的领域上获得成功,而是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更容易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觉得,要想获得自己的铜山,首先要不断积累知识,然后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出一些全新的东西。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和而不同,也许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地方。

四,共振

如果说,之前我一直是默默关注日更的小白,那么,在看到永澄老师的这句话后,我真的坐不住了——

我特别期待能够有人懂我在说什么,能够跟我说:我要和你一起,一起回到安珀。我想,如果你真的明白我在说什么,那就让我们一直在一起,共同去寻找返回安珀之路,这样,我们可能效率更高,不是么?如果你真的懂了,请记得一定要联系我、告诉我!

在上CEO的课程时,越学到后面,我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也不敢试着争取进入后宫团的资格。可是看到这一系列的更新世界观的文章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这些担心,妄自菲薄都是多余的。因为,也许我和永澄老师在人生阅历,经验,和其他各种方面都相差甚远,但是,我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都走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并愿意以此为目标,追求一生。老实说,之前的日更,提到了太多的新方法,新工具,我有很多都没看懂,但说到世界观,因为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能很容易的理解这套续新的世界观,所以,看到这句话,我能不激动吗?:-D
再说了,像永澄老师这样的大神,也不是一天炼成的。从他最近的这些更新世界观的文章里,我发现了他高效成长的秘密,因为这些文章如实反应出他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概念中的全过程。以认真阅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为契机,发现更新世界观的这一个新问题开始,通过和全国各地的前辈学习讨教经验,到和同频的伙伴们连续几周的讨论,自己回家反思写日更,最后才形成了这么一个系统的世界观架构。这真的是一次很好的示范,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离骚》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完这几篇文章后,我发现,原来永澄老师早就已经跳出普通的追名逐利阶段,开始在探寻真理的路途上“上下求索”了。也许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好为人师,为什么能够在早已开发出成熟课程的基础上,仍然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成长学习,突破自我吧。我想,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上,能够有这样一个先驱者在前面,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