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事实
1
昨天,到底也到顶,是值得记录的一天。
所有的事情,可以再重新开始了,挺好。
睡一觉后,又开心起来,也挺好。
写作带给我自由。
《事实》是本好书,定价99元,不便宜。
但的确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但在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
却显得粒度不够。
因为,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要么黑,要么白,还有灰。
所以,有所谓灰度理论的专家。
《事实》这本书中,给出了另外一个思维模型,
多级划分上台阶。
想想后,这是一个更细粒度的面向事物和问题的划分。
除了多级模型外呢?
让我想到了之前《奇葩说》里薛兆丰讲的动态移动光谱模型。
这种模型更加细粒度,更加精确,但对于大脑的判断和决策会更加的耗能。
人这种物种是趋简的,而不是趋复杂的。
哪怕是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下。
以上,无论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还是多级划分上台阶的思维,
亦或是更加细粒度和平滑的光谱思维。
说到底,还是思维模型,
也仅仅是用来拟合和解释真实世界,
也永远不可能完全符合真实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
而且解释,不行动,也终将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所以,解释之后的行动,是唯一自我的解药。
而且,很多时候的解释,可以慢慢的内化,消化,消解。
这个世界上懂自己的人,
能与感同身受的人,
也许真的像网上某文所说,
只有你自己。
2
《事实》这本书的第二个观点是:控制负面思维。
对最近的自己来说,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负能量有点多,
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太好。
按照第二个观点的说法,要控制。
蔡康永的情商课里说,
任何的情绪无所谓好坏。
要接纳,要平衡,要学会合理转化,但不要压抑。
越压抑,反刍自身的能量会越高。
控制情绪,说得简单,做起来很不容易。
怎么进行呢?
《事实》说,
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拥有两个观念,两套思维方式。
对坏消息有思想准备。
知道什么是不好,
知道什么是更好。
懂得什么是当下的状态,
懂得什么是未来的趋势。
又突然想起之前,
罗胖在一次跨年演讲的时候所说的话,
第一流的智慧,
就是要看一个人能否有能力在头脑中,
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想法,
并且依然能够保持运转。
网上查了查这句话,
源自菲茨杰拉德,
由罗胖转述和搬运。
挺好,现实生活和工作教会我,
面对真实世界的第二个锦囊,
控制负面思维。
3
《事实》这本书的第三个观点是:需要警惕直线思维。
直线思维是什么?
就是任何事情的思考方式,
一条路到底,
没有任何的变化,
也没有任何的不确定性。
直线思维的本质是线性思维。
人脑趋简,
直线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有,
也值得拥有。
但直线思维的背面是什么?
是非线性思维,
应对VUCA时代的思维。
要想跨越非连续性,
不要做直线思维的现实模拟。
因为,现实除了直线思维假设。
还有分形假设,
还有正态分布假设,
还有长尾理论假设,
还有S曲线假设,
还有天花板假设。
都是假设,
思维模型就是一种拟合真实世界的一种假设。
其中的一个用途就是,
为了解决问题,
更好的解决问题,
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而存在。
4
《事实》第四个观点是:面向恐惧。
恐惧是什么?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或者,很多时候,
都不知道恐惧源自哪里,
为什么会有恐惧。
只是知道自己很害怕。
说到底,恐惧源自人趋利避害的大脑本能。
求存的本能。
在面向未知性,不可掌控性的时候,
所带来的情绪本能。
是感性层面的东西。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公式,
恐惧=危险程度*发生概率。
但想想,这个公式,还是理性层面的总结。
你我在面对恐惧的时候,
那会想到这个公式呢?
绝大多数的时候,
我们都是靠本能的直觉在应对恐惧。
但我也相信,
极度理性的人,
也许,面对恐惧的时候,
是在用这个公式,在做决策吧。
但这类的人不是我。
恐惧依旧是一种情绪,
情绪无好坏。
有恐惧的害怕,
就有希望的挑战。
有害怕的恐惧,
就有挑战的希望。
但无论怎样,行动之前,
请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要在恐惧中中决定。
5
《事实》的第五个观点是:控制规模错觉。
如何控制规模错觉呢?
要对比,要关注比例。
对比就是相对。
比例就是要找到参考系和参考坐标。
一只手举着火把,照亮昏暗前行的路。
一只手拿着指南针,永远知道自己前行的那个方向。
当然屁股后的口袋要放个地图,
时不时要拿出来看一下,
因为,那就是前行的参考系。
人不能好高骛远,
人也不能亦步亦趋。
人不能夸夸其谈,
人也不能消极避世。
中庸之道,
是很多中国人所内化于心的处世法则,
任何事情,
用力过猛会痛,
用力过轻会无效。
做到刚刚好,
是极难,也是极有智慧的。
合理,
适当,
缩放尺度。
撕开一个切口,
从一个小尺度进去,
从一个大尺度出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分形之美。
6
《事实》的第六个观点:以偏概全。
为了防止一偏概全,
得不断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
而且要不断,
不停的刷新自己的分类操作系统。
分类MECE原则,
穷尽,不相同。
而分类方法的本质,
就是对于事物进行区分的标准框架。
怎么做才好?
同一类找不同,
不同类找相同,
不同类找不同,
注意大多数和极端。
最后一点,很关键,
特别的重要,
也是防止自己傲慢和偏见的心法。
就是,
不要假设任何人是傻瓜。
反过头来说,
当你认为别人很SB,
你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SB了。
认知遮蔽,
认知盲区,
以偏概全,
努力精进。
7
《事实》第七个观点:控制命中注定的本能。
有种宿命论的味道,
宿命论,
最近,也是萦绕在头顶上方不断盘旋的东西。
但仅仅是个东西,
有点意义,但又没意义。
有点重要,但又不重要。
终于,在这本书的这一部分,
涌现了出来。终于,在这本书的这一部分,
涌现了出来。
一句话就是,
要记住,
缓慢的改变,也仍然是改变。
宿命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不改变,不更新和不迭代自己,
永远都是停留在,
原本宿命的轮回里面。
怎么破宿命论,
我也不知道,
但微小的改变,
一点一点的细微的改变,
是唯一自身能够掌控的。
水滴石穿,
铁杵磨成针。
这种坚韧,执着的观念。
被现在很多快,快,快,
饥饿营销,人性营销所改变着。
说到底,还是世界变化太快,
赶不上趟,
但哪怕赶不上趟,
也想同频共振,协同进化。
从点到线,
再从线到面,
从面在到体。
改变需要改变的,
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会变成言辞。
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会变成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形成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影响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会影响命运。
看,命运的源头是想法。
吴军在《态度》一书,
在最前面,增加了一句话,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看,决定命运的东西是什么?
能破宿命论吗?
8
《事实》第八个观点:单一视角。
单一视角是自己学生时代的最典型的视角类型。
但推开真实世界的门后,
得时刻牢记,
获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
多维度,多视角。
为什么要这样,
对面向真实世界,
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待人、事、物,
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活着,
得拥有一个工具箱,
而不仅仅是一把锤子。
不是看着啥东西,
都想用锤子,
去敲一敲。
哪怕,你拥有了多元思维模型工具箱,
工具箱里的工具,
甚至是组合工具背后的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时候。
你仍然需要记住,
你是一个平凡人,
平凡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要拿着工具箱去到处跑,
到处闹腾。
平凡人想做非凡事,
除了工具箱,
还需要有智慧。
9
这是《事实》这本书,最后两个观点,
一个是归咎他人,一个是情急生乱。
为了凑了九宫格,
将这两部分合二为一。
先说如何控制归咎他人的本能。
人一辈子都在处理两个关系,
自己和自己,
自己和他人。
只是说,自己和自己处理的层次,亦或是光谱。
自己和他人的层次,亦或是光谱。
问题的发生,是每天都要面的。
归咎他人,是人性本能。
自己也逃不掉,这一人性驱使。
但这不好,
得修正。
怎么办?
应该停止寻找替罪羊。
怎么停止?
得找原因。
得找系统原因。
得找生态原因。
回归事件背后真实的发生。
再说说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
怎么做?
需要做到循序渐进。
深呼吸。
用基础数据说话。
警惕那些带有偏见的预言家。
小心过激的行动。
OK,
今天早晨,一口气9篇原创文章,
到此差不多快写完了。
来了一场,
清晨极限写作马拉松。
这意味着什么,
回归事实的力量。
我要我的快乐。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