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游学手记(三)
在那晚看过电影之后,我和俄罗斯女士Katia逐渐熟悉起来。因为她早我两周入学,并且喜欢课后一个人在曼城四处逛逛。所以,和她相处的两周里几乎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她都会带我到不同的地方去参观,例如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曼城美术馆,艾伯特广场,曼彻斯特大教堂等。我们还一起到曼城的The Midland Hotel(米德兰酒店)品尝了地道的英式下午茶,在不同的咖啡馆品尝不同的热巧克力和布朗尼蛋糕(当然,对巧克力如此热衷的只是我而已。)Katia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着实让我佩服不已。
(曼彻斯特大学)
(曼彻斯特的教堂)
(艾伯特广场)
Katia是莫斯科某英语培训学校的教学主管,50来岁的年纪,热爱生活,热衷旅行,喜爱美食。每年寒暑假她都有三到四周的假期,每次假期她都会独自一人到世界各地旅行。迄今她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南美和欧洲,所以,她不仅会讲俄语和英语,还会讲一点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她的方向感比我好很多,可偶尔也有找不到路的时候。不过,她基本不用Google地图,她说,“I prefer my mouth.”(我喜欢问人。)
确实,每逢Katia遇到感兴趣又不懂的东西,她都会想方设法弄明白。比如,在The Midland Hotel,她好奇的问服务生最地道的英式下午茶是什么样的,要怎样吃才正确。服务生热情的为我们讲解,茶点上来之后还给我们做了演示。之后,我称赞酒店的建筑漂亮,Katia又叫来服务生,让他给我们讲讲这栋建筑的历史。离开的时候,服务生主动帮我们拍照留念,还建议我们到酒店大堂拍照。不得不说,这位服务生的耐心和体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英国绅士的风度。
和Katia在一起的时候,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我也因此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她宁愿多问几个人也不愿意用地图导航了。
(米兰德酒店)
某日闲聊的时候,我提起从未参观过美术馆。于是,周四下午Katia带我去了Manchester Art Gallery(在英国所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免费开放的)。美术馆总共有20来个展厅,主要是根据年代进行划分,每个展厅都用一扇厚重的玻璃门隔开,而且每个展厅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年代特点在光线和色调上进行稍微的调整。所以,虽然整个美术馆整体风格一致,但用力推开每一扇门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Manchester Art Gallery每天都开放,但只有周四到晚上9点才闭馆。其实,踏进美术馆大门之前,我多少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不懂欣赏。可是,进门之后,我并不再顾虑懂不懂的问题,因为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眼眶发热。或许,这就是美的力量。人类对于美的感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当这种本能被唤醒的时候,内心的冲击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曼城美术馆及藏品)
记得第四周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位意大利女士,50来岁的年纪,由于过度肥胖,走路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吃力。有一次上课,我坐在她旁边。当天的话题是关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她和我讲起自己7岁那年参观博物馆,并被深深打动,自此爱上了博物馆和美术馆。所以,长大之后,她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都和美学有关。有时候朋友不理解她为何对“没有生命的东西”如此沉迷,她笑着说到,“I don’t know. I just love them.”(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热爱。)在那一次交谈之后,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我们的General English老师Sara特别喜欢她,还总是夸赞她写的文字很美。她的美是来自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纯粹的热爱和珍视。
Katia比较独立,所以,每次参观一个地方,她只是大概给我介绍一下情况并给出一些建议,之后我们就分开行动了。我平时独处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对这样的相处方式比较能接受。不过,第一次去美术馆的时候,我还是挺紧张的,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一幅画。或许是看出我脸上的不安,当我驻足在一幅深秋的郊外风景画前,Katia走到我身边,小声说到,“It is really beautiful.”我点点头说,“It looks like the suburbs of the Moscow.”Katia指着画作里的树木对我说,“This is typical Scotland landscape. Look at these trees.”然后,她把目光转向画作旁的说明牌。随着她的目光,我也认真阅读起说明牌来。Katia冲我点点头说到,“Take as much time as you like.”(你慢慢看吧。)然后就走开了。在之后的三个小时里,我们没有再说一句话。
因为美术馆有大约25000的收藏品,想在一个下午认真看完每一幅画作根本不可能。所以当走出美术馆的时候,我对Katia说,“I’ll come back here. Without any doubt, this is my favorite place in Manchester.”(我还会再来参观的。毫无疑问,这是在曼城我最喜欢的地方了。)
在英国的五周里,我去过Manchester Art Gallery三次。最后一次,是最后一周的周四,早上上完课就直奔美术馆了。我想尽量把之前没有认真看过的作品,细看一遍。并且,当听到有人在小声讨论某幅作品的时候,我会假装看旁边的画,然后竖着耳朵听他们讨论。有时也会坐在画作前的长沙发上,看着眼前的色彩发呆。
也是在那一天,我遇到了和我一起进馆的母子三人。母亲推着一辆婴儿车,里面躺着一个睡熟的婴孩。站在母亲身边的是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不停的问妈妈问题。刚开始,当听到小男孩不停的喊妈妈“/meimei/”的时候,我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意识到,那是男孩对母亲的昵称。
当我偷偷观察的时候,发现对孩子感兴趣的每一幅作品,母亲都会认真讲解,还耐心的等着孩子组织语言,提出一个个问题。当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母亲也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更细致的去观察作品。这对母子的交流像是两个朋友在愉快的聊天,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亲子教育。所以,整个下午小男孩都没喊过累,而是一直兴致勃勃的问东问西。
第四周的周末去了伦敦,并一个人参观了The National Gallery(英国国家美术馆)。当然,国家美术馆的藏品比曼城美术馆多得多,而且每一幅画作的说明牌的信息会更加详细。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曼城美术馆,喜欢那种可以在画作前静静地伫立良久的感觉。
(英国国家美术馆及藏品)
很感谢Katia带我去了美术馆,并让它成为这趟英国游学之旅中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