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与生活短兵相接,仍有一地温情
可能觉得20多岁的生活不尽如意,处处是枷锁,不是被经济绑架,就是被工作束缚,我经常憧憬自己的30岁、40岁,会不会好过一点?不知道别人的30、40,究竟是什么模样?
带着这样一股好奇心,我经常找一些展示不同年龄女性生活的影视来看。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嘛,对未来生活有个预设也挺好。
最近看的是许鞍华导演、萧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
电影画面在老旧的居民楼里展开。斑驳的楼体外墙,凌乱的电线,挂得高高低低的衣服、昏暗的光线、低矮的走廊......镜头跟随女主阿娥的脚步一路向前延伸,老旧的居民区环境与她精致得体的白领打扮颇不搭调,逼仄的空间从一开始,就给电影定下了“一地鸡毛”的基调。
阿娥的生活,就是“一地鸡毛”的注解。左手家庭,右手事业,中间还要被柴米油盐、夫妻关系、妯娌心计、职场竞争等包围,四十而不惑的女人,很难再用优雅的模样示人。
阿娥本是公司的得力干将,烫着时髦的卷发,高跟鞋一蹬,外套一披,站在货架前吩咐同事做事,那架势犹如指点江山的将军。她热爱她的工作,就像她对老公跳脚咆哮所说,“上班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我严重警告你,我怎么也不会放弃。”
可家里同样也是她的战场。下班回家,她要么拎着老公最爱的“买一送一”的丝苗米,要么提着鼓鼓囊囊的几大袋子菜肉。路过邻居的麻将桌,心痒难耐之下刚想坐下来好好耍一把,公公黑着脸走过来,她只能悻悻地跟在后面,“回家做饭去”。
疼爱她的婆婆去世后,少了一个人的分担,阿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该由谁来照顾?
怯弱爱面子的老公刚开了口,就被弟媳一口回绝,再也不好意思说出下一句,照顾公公的事情就落到了他们家头上,准确来说,是落到了阿娥头上。
她忙里抽空带公公去医院检查;公公半夜跑上天台“开飞机”,是她冲出去把公公拉回来;公公半夜在家里“抓贼”,老公跑出去安抚,反倒被当成了“贼”,最后还是她把公公拉开;公公从敬老院走失了,正在忙工作的她,也不得不打的满街寻找;公公晚上在屋里随地小便,也是她贴了箭头,耐心教了公公十几遍去卫生间......
两次留学的知性才女萧芳芳,把阿娥这个角色演绎得很好,既有职场女性精干利落的一面,又有市井女人泼辣忍耐的一面。二者合一,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让人爱极了这个任劳任怨、又口是心非的四十岁女人。
尤其是,看电影时,我心里总有一个疑惑,这么厉害的女人,老公如此怯懦窝囊,他们之间还有真爱吗?看到老公被公公当成“贼”扭伤,阿娥在灯光下给老公按摩那个片段,看着他们俩有说有笑,我一下就相信他们俩之间的爱情了。
还有一个片段,他们俩带着公公参加敬老院的中秋晚会时,还一起默契地登台合唱跳舞,那股快乐不仅感染了现场所有人,也感染了屏幕前的我。
“命运用看似残酷的方式,把人往正确的方向上赶,最后发现全是温情。”
这就是我喜欢《女人四十》这部电影的原因:真实的生活有一地鸡毛,有很多琐碎和苟且,但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和怨天尤人的情绪。
阿娥是个隐忍坚强、乐观温情的人。她的温情,给电影带上一层温情的底色,让人看了,并不觉得无奈绝望,反倒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前方还有希望,这是好电影带给人最好的滋养。
好的作品,会让你疲倦而不厌倦,心酸而不心塞,看完之后,还会让你心底保留一点光。别小看这点光,我们长长的、跌宕起伏的人生,都需要一束灯塔般的光来引领向前。说不定有时候,它是支撑我们走过黑暗的动力呢。
我不喜欢现在很多自媒体文章里的情绪渲染,比如要表达女人的不容易,要么就极力描摹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煽动你的情绪,让你产生代入感,然后越看越难过,越看越悲伤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要么就是正话反说,极尽讽刺之能事,让人读完以后,心里堵得慌,像有一口气没出来一样。
《女人四十》在帮助女人表达她们的不容易,但它并不是为了让女人们,知道不容易以后更难过。她是给所有女性的献礼:女人啊,你们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真实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人生其实也很有趣的呢。我们与命运过招,与生活短兵相接,我们主导且捍卫真实的人生走向,我们决定此生过得多么精彩纷呈,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