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学霸商辂连中三元,为人宽厚,三朝为首辅,被称贤佐
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朝大臣,内阁首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
商辂是辞翰文章、满腹经纶的才子,曾连中三元传为佳话,其为人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01、自幼聪慧,勤奋好学
公元1414年3月,在岩州府的淳安县,商辂出生了。他的父亲在县中担任提控一职,主要的工作是捉拿罪犯,帮县令处理县务等事宜。
小时候聪明好学,六岁时,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诵读《论语》等儒家经典。
有一天,小商辂正坐在父亲肩头玩耍,这场景正好被一位路过的官员看到了,便随口说道:“顽童无知骑父作马。”商辂马上作答:“慈父有德望子成龙。”
其实这位官员是想嘲笑商辂,没想到还被一个小朋友给呛回去了,一下感觉脸上挂不住,灰溜溜走了。
十三岁时,他已能够写出得体的文章,并且才思敏捷。商辂13岁时和先生对句。私塾先生出上联:岭上古松,仰着龙头望月。
商辂瞥见窗外园景,灵机一动,随即吟下联:园中新竹,钻出凤尾朝天。先生抚须微笑,赞道:“勤奋读书,必成大器。”
02、十年努力,连中三元
二十二岁的商辂参加浙江省的乡试考试,考取了第一名,中解元。
自从他中了解元,县里的乡绅土豪就请他参加各种应酬,这自然就会影响到他的读书,也会荒废学业。
第二年的会试,他考得很差,对于一个曾经第一名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虽然他可以以解元的身份,谋个一官半职,但他选择了进入国子监读书,并以不中进士为耻。
入学后,他每天都废寝忘食地读书。国子监的祭酒看到这一幕,很是感动,于是专门为他找了一间安静的房子。
他这一努力就是十年,1435年,在会试中得了第一名,在殿试中,他以出众的表现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高中状元。
03、任翰林院修撰,被英宗赏识
商辂连中三元时才32岁。受到了明英宗的重视,任命他为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是为帝王答疑解惑的秘书机构,商辂在此的主要工作是记录英宗言行,讲经论史。
由于商辂仪表堂堂,丰神俊义,还被明英宗亲自选为展书官。这是专门站立在御案之旁,为皇帝打开书本的翰林院官员。
04、土木之变后,入内阁,反对南迁
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南下攻掠明朝边境,首领也先亲率蒙古骑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
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
明朝军队指挥混乱,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瓦剌军队夹击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由郕王朱祁钰监国。此时,商辂经阁臣陈循、高谷推荐,得以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
土木堡之战结束后,也先乘胜追击准备侵占北京。翰林院侍讲徐有贞倡议迁都南京,商辂与兵部侍郎于谦等持相同立场,极力反对南迁。
他主张抵抗瓦剌,时任兵部侍郎于谦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在备战中有力地配合于谦指挥战斗,守护了困境中的明王朝。
06、处理政务得当,得到升迁
京保卫战后也先带着蒙古军退出长城,朱祁钰即位称帝,是为明代宗,并尊英宗为太上皇。
商辂因为支持北京保卫战的政治立场受到了朱祁钰的重用,年仅三十五岁便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成为内阁大臣。
1450年,商辂等奉命前往居庸关,迎接被瓦剌释放的太上皇朱祁镇,英宗一回国就被景泰帝软禁了起来。
英宗境遇十分凄凉,群臣不爱搭理他这个旧天子,也只有商辂能在门可罗雀时时常探望一番。
在公元1452年还被升迁至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获赐一处位于北京南薰里的宅第。
塞上的肥沃土地全被豪强侵占,商辂请求遣使核实,将其归还给驻军。开封、凤阳各府的饥民流亡到济宁、临清一带,均遭有关官员驱逐。
商辂担心激成事变,便请求招集流民开垦京城附近的闲置田地,发放粮种,使得流民都有了归宿。
谏官钟同、章纶因为立储的事情得罪朱祁钰,被投入诏狱,商辂尽力挽救,使其暂时未被处死。
1456年五月,《寰宇通志》编成,参与纂修的商辂被加兼太常卿一职。官至正三品,权力如同宰相。
08、夺门之变后,被贬
1457年正月,代宗患病,群臣请求重立东宫,代宗不允。将继续上奏时,商辂拿着笔说:
“陛下是宣宗章皇帝的儿子,应当立章皇帝的子孙为继承人。”听的人都很感动。
因天色已晚,故而这封奏章没有及时上呈。这天夜间,大将石亨等人已经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复辟。
朱祁镇复辟时本来是安排商辂写复位诏书,但商辂在宽赦的条款上与石亨发生冲突。于是被石亨弹劾勾结奸党,被拿入狱中问罪。
此事让朱祁镇大怒,本想从重处置商辂,但因为中官兴安为商辂说情,提到了商辂反对迁都旧事,英宗念及他是自己所选用的状元,只是将他贬为平民。
被贬为庶人的商辂,回淳安老家做了一名乡绅。商辂在居家期间,常常赋诗自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他曾写下《山水》这首诗:
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
江上有舟人荡桨,林间无路石成蹊。
柴门昼掩车尘杳,茅屋春来野鸟啼。
昭代徵贤勤束帛,高才未许学幽栖。
他协助家乡百姓制定乡约,又鼎力兴学,开办义塾,无私解囊济贫助学,赢得民心爱戴。
09、再次入内阁,得到认可
元1464年,英宗崩逝,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1467年二月,商辂被召至京城,宪宗命他以原职再入内阁。
商辂上奏推辞,宪宗说:“先帝(英宗)已知你是冤枉的,你就不要推辞了。”
商辂就职后,首先陈述八事,分别是:勤学,纳谏,储将,防边,省冗官,设社仓,尊崇,广造士法,宪宗表示赞许,并予以采纳。
奏折中所说的“纳谏”,是请求召回1465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罗伦、孔公恂等因此得以恢复官职。
商辂在出任之后,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污吏,为宪宗清整了朝堂之中的冗官。
他广纳谏言,倾听民意,纾解流民疾苦,他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等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恢复了地方上因荒年而设的粮仓,商辂敕行"利赋法",规范赋税征收,并设立常平仓,调剂粮储。
他广纳群贤,延揽人才,不拘一格,以期用贤。又重视文教,扩大学校规模,并鼓励劝学,认为有教无类才是上策。
他还兴办各项民生实务,如开凿河渠,疏浚河流,修缮圩垸,造福黎民。
他的这些政绩也得到了宪宗的认可,因此在任期满一年后就被升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到了1475年,商辂又任内阁首辅,位同宰相。
10、建议立太子,尊重纪妃
1472年,太子朱祐极去世,宪宗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皇子,已经六岁,左右侍从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
1475年,才被报告给宪宗。喜不自禁的皇帝抱着自己的儿子到内阁召见廷臣。
商辂请求诏礼部拟定上报皇子的名字,于是朝臣相互祝贺,宪宗于是命令皇子出宫会见朝廷大臣。
商辂在称颂圣德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进言道:“陛下登基十年,尚未立储。现在皇子既然已经这么大了,应该早日立为太子,以安民心。”
宪宗点头同意。同年十一月,皇子朱祐樘被立为皇太子。纪妃迁居至永寿宫。纪妃病重,商辂说:“纪妃如有不幸,葬礼应该优厚隆重。”
并请求司礼监侍奉皇子,到纪妃住所探视,并制作葬服准备行李之用。宪宗都表示同意。
纪氏死后,皇帝本想把太子交给万贵妃抚养。商辂站出来力言不可,才将太子交到其祖母周太后的手中,保全了小朱佑樘的性命。1477年,商辂进升为谨身殿大学士。
13、弹劾汪直,使其被罢免西厂职务
宦官汪直深得宪宗宠爱,嚣张跋扈,监督西厂时,“数兴大狱”,弄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商辂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面奏宪宗说:
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安心于经商,老百姓不安心于生产,如不赶快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
宪宗怒道:“任用一个太监,怎么竟危及到天下,是谁主使的这个奏折?”命太监怀恩传旨,责备十分严厉。
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大小之分,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追问。汪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
各位近臣侍奉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有安危?”
阁臣万安、刘珝、刘吉也在一起对答,依据大义,慷慨激昂,怀恩等屈服。
正值九卿项忠等人也弹劾汪直,于是当日就罢免汪直在西厂的职务。
14、看淡一切,归隐
汪直虽然不管理西厂事务,还是像原来那样受到宠幸。他诬陷商辂曾收受指挥使杨晔的贿赂,想解脱自己的罪行。
昏庸的宪宗一直偏袒汪直,任由他胡作非为。1477年六月,朝中宦官横行,政治日趋黑暗,商辂看淡一切,决意休致。
退休归乡之日,虽然皇上赐宴文华殿,众公卿大臣都前来送行,面子虽足,但在心境上,即显得有些孤寂。
商辂回到了故乡,一路上他想到宦海沉浮,犹如过眼烟云,不由得感慨万千。
商辂在归隐期间,享受天伦之乐,他有时悠游山水,他曾写下《题山水图》:
山间景物四时同,松柏森森紫翠中。
案上书编閒白日,帘前花影动清风。
小桥静看行人过,野寺遥从曲径通。
辟谷他年如有分,肩舆还拟觅仙踪。
他在乡里间,还造桥铺路、赈济贫困,甚得地方众望。晚年生活比较恬静。
1486年七月十八日,商辂寿终正寝,享年73岁。朱见深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赐谥号“文毅”。
商辂自幼聪慧,长大后。连中三元,被皇帝看重,任三朝首辅,忠君为民,政绩斐然。
他为人宽厚,历经三朝不杀一人,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因不愿与宦官汪直同流合污,愤然辞职回乡,被称贤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