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激荡十年》:10年,好像也只是一个数字
发一篇旧文,写于2018年4月。
看完了吴晓波的《激荡十年》,不知是何滋味。
吴从企业史的角度罗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中国人喜欢盖棺定论,所以他更多是陈述,而非分析。
这十年总体的概括,他说是 “水大鱼大”。
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那些大事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
大水大鱼好像没有影响到小虾米,但其实生活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
壹
2008年,第一反应是地震。
再过不到一个月,汶川地震就已经10年了。
想想那些遇难的人们,还有那些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更不幸的“幸”存者,生活待我何其友好。
前两天,看到利民学堂为玉树地震8周年祈福。
读《激荡十年》:10年,好像也只是一个数字via @利民学堂(lmxuetang)
师生们点燃千盏酥油灯,诵经祈福。
10年、8年,时间仿佛调快了,说起来轻轻巧巧。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的脸庞,我不知道他们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样的创伤,如何度过这些日子,而未来又是什么样。
还有一些人,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然后,一向信守诺言的他们,没有做到出发时说的“你在家等我,很快就回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贰
第二是北京奥运会。
据说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标志。
对于我的记忆,似乎就只有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前看李宁飞天点火炬。
后来看电视就少了,全家一起看的基本也只有一年比一年无趣的春晚。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我而言,连电视都几乎不再打开,一切都移到了电脑上。
直到近期,一个罕见的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的节目下架,又少了一个乐趣。
当然这与我无关,毕竟我只看新闻联播。
叁
2008年,全世界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次贷危机。
决策层做了应对,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危只是危言耸听,倒是机很快就出现。
4万亿的投入,吃肉喝汤养膘了多少人。
全世界都震惊于漂亮的V形反弹。
我对于经济一窍不通,两耳也不闻窗外事。
但能够看到很多叔叔伯伯阿姨婶婶换房换车,风风光光。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话糙理不糙。比如福建的钢贸从峰顶开始断崖式下跌,跑路的跑路,诈骗的诈骗,坐牢的坐牢。
道理是怎么回事,说不出来,但认真去看看,这十年,我们这一代从未经历过饥荒的人当家作主了,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变化,但是真的过得好吗?
前几年央视上街随机采访,“你幸福吗?”
路人莫名其妙,答:“我姓曾”。
肆
单单是房价的暴涨,严重超越了工资的涨幅,就降低了多少幸福感。
中国人的房子,透支了多少消费力。
更遑论这些年的消费升级,大多数人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
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前面还有一句,
“我有一所房子”。
所以有不明所以的外国设计师把“拆”字印在衣服上,因为他认为中国人看到这个字就感到很幸福,那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字眼。
伍
除了房市,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东西。
股市。
半夜鸡叫的低迷之后,A股市场好像突然吃了兴奋剂。
任泽平喊着“5000点不是梦”,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走红。然后就是全民赌徒,市场成交量持续都在一两万亿,似乎要一路冲破10000点。
后来果然成真了,只不过不是上证指数而是深证指数。
随后就是“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还有搞笑的两次熔断,熊大熊二倒霉,以及后来的整顿、排查、追责,肖刚引咎,徐翔让几万块的“白大褂”出名。
在这场闹剧中,我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开户,第一次炒股,第一次中签,当然我也曾经是一个撒子。
而最终落幕的时候,狂欢的喧嚣散尽,留下一地鸡毛。
不知道朋友们,你们怎么样。
陆
2008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
有个上海男生不满足于学校教学,去了培训班学习编程。
这事对于任何人可能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不过对我是一件大事。
他是我的室友,所以我也被拐去学了。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现在供职于金融机构,从事宣传工作。
最近还有人说,可惜了,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当然,可惜是挺可惜的,这些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如果能够置身其中,哪怕只是无足轻重的一个螺丝钉,想想也是很伟大的。
每一朵浪花,都是推动潮水的力量。
在这十年里,科技巨头崛起,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成长,我们的生活方式几乎被颠覆。
从iPhone4开始,苹果从食物变成了工具,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信仰,即使没了乔布斯,苹果公司大不如前,但每一代iPhone都依然在教别人,手机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几乎每一款手机都在拿iPhone做对比,都在免费传播这个名字。
当我们手机上网方便了,有意思的东西就多了。
校内网开始没落,微博兴起。
QQ开始渐渐远离我的生活,微信成为必需品。
后来的O2O、共享经济,一波又一波的风口,造就了无数神话。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到了现在,可以不带钱、不带卡,只要有手机,以后可能连手机也不需要。
但目前,有统计说,一个人一天至少有60%的时间花在手机上。
手机里装了几十上百个APP,最常用的、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全都逃不开三个字母:B、A、T。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
当然,作为普通人也许也无所谓,因为个人价值没有到达一定程度,不会成为某种目标。
你看,某巨头就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中国人需要隐私吗?如果可以获得便利,他们很愿意用隐私交换。”
柒
当微信推出了公众号,微博更新至长微博,还有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
宣传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每个人都是媒体。
而人们的看见、听见世界的方式也发生极大的改变,碎片时间被抢夺殆尽。
虽然我至今没有用过直播和短视频,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但微信公众号却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去年搞了一个公众号号,用来bb一些读书、电影以及生活读到的东西,也不知道会弄成什么样。
朋友曾问:“每天看到朋友圈更新打鸡血的会不会烦?”
答:“还好。”
曰:“我原来也担心会不会惹人嫌,但后来有人跟我说,每天看你生活这么丰富这么热血,我也会想好好生活。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影响到别人。还蛮开心的。”
真是蛮好的。
其实公众号的高峰期已经过了吧,每个领域都有一些领袖,不断产出十万、百万级的文章,收入大量的流量、影响力、金钱等等。
而我们也每天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无所不包、无所不览,仿佛每个人都是博学多才。接触多一些东西没有不好,因为接触了才会发现一些感兴趣、好玩的事,而后可以去深入挖掘。像电影赤壁里面,诸葛亮的“略懂”,其实蛮酷的,而三教九流中就包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而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看别人做得好的东西,自己也会有所提高吧。所以即使每天都要被各种信息洪流淹没,也要看看人们在关注些什么。
但是,对于这些碎片化的、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我觉得要保持警惕。自己思考的过程,远比知道一个答案重要。
我想,无论多忙,都要一定要抽时间,完整地啃下大部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骗天骗地骗不过自己。
捌
这十年里大事小事一箩筐,而第一时间想起的这些,也许就是当下的我所在意的。
如果有一台超级计算机,把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
不管荒唐还是振奋,一字一句客观记载。
无论有多寂静沉默,都不会丢失或篡改。
应该蛮酷的。
佛曰,不可说。
这十年的时间,短暂又漫长。时间似乎并不能给出所有答案,很多20岁没想明白的事情,30岁似乎也没想明白,比如生命的意义和归途。
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从何来、为何来;因何去、去何方。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人生不过行路,很感谢路上所经历和遭遇的一切,一路相伴以及离去的人。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