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心得

对佛教中「苦」的教导的感想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14人  放开那只橹毅基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关于佛教感悟的文章,如果对此不感兴趣,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有感而发,随便写写。

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应对不同众生教导不同法门令其解脱。这一方式着实真实不虚。不是每一种教法都适合处于任何状态下的众生。

众所周知,佛教主要是关于「苦」的教化,有苦,才会心生厌离,寻求解脱。然而,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讲苦。对于高度敏感、对苦已经足够了解的众生而言(例如,对于这个低频世界之苦高度敏感的抑郁症患者),再去不厌其烦地对其细数五浊恶世中的苦,对方往往会心想:“是啊是啊,人生就是这么多苦,行住坐卧全是苦,除了在佛教中寻求解脱就没有任何路了。”

对于敏感性较差,不以轮回为苦、反以其为乐的众生而言,时刻告诉他身边的一切都是苦显然是非常有利于让他逐渐了解生命实相,走上解脱之路的。

然而,这种用火烧人屁股的教导看似可以让人走向佛法,但也可能会对其产生反效果。

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众生而言,生命本就处处是苦,这时若还要横加干涉、把那些能够给其带来些许安慰的东西说成是苦,那其不是剥夺了对方唯一的生路?更何况,心物一元,心里想着什么,什么就会更可能在你生命中显形。在他们对于人生中苦的本质深信不疑的情况下,只会让其在生命中看到越多越多的苦——喝水,是苦;睡觉,是苦;吃饭,是苦;就连那些能让自己变得更快乐,稍微从抑郁状态下短暂脱离的活动,例如,看书、看电影、散步、撸猫,也变成了苦,生生把人家从人类变成了“碰到饭就不能吃、碰到水就不能喝”的饿鬼道众生。

当然,从宏观角度上而言,上述的那些活动当然的确是苦。但在这种场合下——尤其是对这些太过敏感、灵性已开了不少的众生而言,显然便不适合对其过度强调这一苦的性质。就好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修白骨观一样。修行之路并非要一下子把人从矿井里带上外界,把所有灯光啪嗒啪嗒全部打开,让阳光晃瞎他的狗眼,还美其名曰我是在带你看清真实的世界,而是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脚印,在每个合适的步骤为其选择合适的爬山路径,慢慢爬上修行的顶峰。这才是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意义。

苦才是人生,但爱才能帮我们从人生中解脱。很奇怪的是,在现在这个末法环境下,佛教似乎很忌讳谈「爱」。尽管爱欲的确是轮回之因,但这里说的爱并不是世俗意义上你侬我侬的男女感情,也不是有付出就要有回报的执着的爱。这里的爱是大爱,是感恩。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不是爱?观音菩萨闻声渡人是不是爱?释迦牟尼佛讲法是不是爱?如果有佛弟子觉得听着佛教中关于苦的讲述逐渐失去了法喜,那就应该赶紧在心中生起爱:爱那些度化着我们的一切众生,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在人生这场戏中看到的每一个娑婆世界中的演员,爱着我们吃下去的每一粒米。这些爱并不是要让我们执着其中,我们应当以这种态度去爱:”我们爱它们,但是我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所以我随缘地去爱,这一外物存在我爱,它不存在我也爱;我爱着在我生命中发生的一切“。

对于能够领会到其中精髓的众生而言,比起频繁谈起苦,反而是在心中孕育着爱,才能逐渐感受到更多生命中的爱,并在爱和光明的引领下最终看到实相。对于祈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宗弟子们来说,则更是如此。我们能领受净土教法,难道靠的不是阿弥陀佛的爱让这一教法来到了我们耳中么?另外,「爱」比「恨」也要更能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打个比方,对西方极乐净土的爱与感恩仿佛是一把精准定位极乐世界位置、射程无限远的狙击枪,而单纯对于娑婆世界之苦的厌恶,则是一把射程极短、但打击面极大的霰弹枪。用这把狙击枪不仅可以打到十米以外的地方,还能打到月亮,当然也可以一枪打到极乐世界;而那把霰弹枪虽然是可以帮我们在出离之路上走远一点,但由于其范围过广,也许打到最后不仅没打到西方极乐世界,反而打偏了,把我们引到邪路上、乃至于让人厌离到直接自杀了。

所以,对于那些有缘看到这篇文章,已经不需要对其过多强调轮回之苦的各位而言,请用爱——而不是恨与厌——来感召极乐世界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