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人物每天写1000字

人物|安妮宝贝: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528人  易谬
人物|安妮宝贝: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总有那么一两个人,素未谋面就好像相识已久。

想到作者,我脑海里很轻易就浮现那么几个名字,鲁迅、巴金、莫言、林语堂、王小波,还有最近不知道怎么就火起来,其实一直在我心里都挺火的东野圭吾,以及最近看的挺感动的作品的作者,大冰、张嘉佳……其实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直陪伴着我度过青春,走到现在依旧习惯放在枕边的枕边书的作者安妮宝贝,那个似曾相识的她。

我没有见过她,却好像在哪儿见过她。有人说,这就是一见钟情的作用,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听起来好像是爱情故事,更像是爱情悲剧吧!

她从未见过我,我更像是暗恋着她,通过她的作品偷窥着她的内心,跟着她写的故事一起恋爱一起失恋,一起流泪,也一起傻笑。

这就是我们的爱情悲剧,我单恋着那个叫安妮宝贝的作者,其实准确的说是我单恋着她的作品,从而喜欢上了她人。自然我说的是写作的作者,而非生活中的她。

01.

很多作者就在我们的言传中渐渐相熟,随着我们年纪的长大,以前看过的东西多了自己的理解,也开始理解了作者的用心,作品里精心设计的局更像是让我们去体验他们,让我们通过作品去寻找知己。很庆幸,我好像找到了。她的作品上的署名是安妮宝贝。

那一年,我正好毕业,做着一份自己以为会喜欢却不太喜欢的工作。

那段时间我迷茫,我迷茫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很多以前买来没看几眼或者压根就没看的书都在那段时间里翻出来看。

和往常一样,一些书还是看不进去,一些书没看两页就感觉没必要再翻下去了。终于,我通过了它,重新找回了看书的状态。

看书是需要状态的,这是我说的,这有点类似于某种仪式感。洗手、香薰、旁边最好再来一壶茶,当然最不能少的是几支颜色不一的笔,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圈圈点点,写书评,摘笔记,写感想,划重点。这些仪式感都只是看书的状态之一,而这些都是外在的。真正的状态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那种渴望看到更多,渴望遇见更多未知的惊喜,那是一种冲动,一种如饥似渴的欲望,以及某种融入内心的平实。那么一瞬间,我好像就是故事里的人,书里遇到的就是我遇到的,矛盾、冲突、痛苦、悲伤、喜悦等等,这些我都随着故事的发展都体验了一遍。回过头念念不能忘的还是里面的情节,读书过程中那种体味,以及字里行间的某种神秘感。这些都再一次吸引我去回味,吸引我读下去,想要多了解作者多一点,最重要的是希望多了解作者的作品。

我说的“它”就是曾经买来的一堆没怎么浏览过,甚至只是买来充充门面摆设的书堆里的一本。我还清楚的记得看到那本书的第一感觉,那种一眼看过去,就像是看到某张信笺上留下过的自己当年的笔记,那种熟悉感,那种亲切之情,溢于言表。我很激动,久久不能平复,我就看着书名,然后想了很多。那本书是我看到的第一本她写的书,也是第一次“遇见”她。那本书书名为《眠空》,作者:安妮宝贝。

02.

我熬了几个通宵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后久久不能平息。

她太敏感了。和我一样,也许应该在加上一点,她很孤独。

在没有遇到她之前,我一直以为书是娱乐,是消遣,是闲暇时除了看电视还可以更有趣一点的游戏。然而,有些事情,改变的很突兀,却也情理之中。

很自然的我又买了她的好几本书。

我越来越迫不及待的想要多了解一点她,也许是多了解一点自己的内心吧?我从未有过如此的感觉,如此亲近,如此敏感,如此热爱。

也许是年轻,都还很冲动。我就这样以一种伤害自己的方式热爱着她描述的生活、故事、感想。我熬夜,一连熬了好几个晚上,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书,实在太困了就趴会儿给自己调个闹钟。我还记得我醒来哭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抱着她想着另一个女人,她哭了身边有人陪吗?她是那样的悲悯,那么善良,那么敏感而又孤独。

03.

我不知道别人看书是慕名而来多一点,还是喜欢随大众多一点,还是有自己的主见,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挑适合自己口味的书?

我看书其实很少看作者的,一些作者也都是自然而然通过作品然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后就自然而然的记住了他们。

我看《孔乙己》记住了鲁迅,《丰乳肥臀》知道了莫言,《家》看到了一个叫巴金的作者,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像是一张张的名片,上面写着的生平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性格栏写的都是故事里主人公们的性格,他们深沉、底线、温暖,而又让人活生生的体验了一回儿不一样的生活。

安妮宝贝呢?我是通过《眠空》认识她的,也许这也只是一部分的她,和所有的作者一样,作品所描述的只是一部分的作者的灵魂碎片。

从《眠空》里我看到了她的敏感,看到了她的孤独,还有她的坚定,想要冲破某些东西的固执。有过很多细节的描写,很细致很细致,写的就像是张开了五官尽情的去吸取,想要将一切都记录下来。这种感觉让人很丰盈,当然也可能让某些人很讨厌吧!曾经我就是那么的讨厌自己的敏感,那是在还没有见到《眠空》之前,更是以为自己无可救药的就是强迫症、完美主义、洁癖集一身的病人,还是神经的那种病。

通过作品,我看到了她,好像在哪儿见过她。也许,我只是从书里看到了另一个藏在心底的自己吧!

现在想来为什么我总是很轻易就被代入进去,很轻易就受到感染,除了敏感和孤独,还有认同吧!我认同自己这样的存在了,自然也享受作者描绘的这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看待世界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心态。我好像找到了一个知己,找到了可以和内心对上话的人。

所以,我认识了她,又好像在很多年前就认识了她。

04.

有谁能将一个词一个词单独的列出来,然后让人自己去体会?

我从文中就看到了这样的一连串的词,每一个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但只是一个词,一个词就够了。

懂得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懂了。我想大概不写出来,也是因为懂得所以没必要,更是这样已经足够。

我从她的作品里发现了每一个词都是有力量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这么细腻,这么耐人寻味,这般让人着迷。我深深的震撼,甚至是惊颤。那是一种心动的感觉,那是喜欢,是热爱,是偏执,是发自内心的触动。这样的感觉很久很久,不能平息,每每想起,又是一种新的回味。

就这样她好像又重新打开了我对于文字的熟悉感,我开始不再排斥篇幅的长短,开始不在乎字数,不在乎故事的结局是否完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体验过了,所以我很珍惜,我清楚的知道这个过程的来之不易。每一次敲碎自己的内心薄膜,让疼痛深刻一点,再深刻一点,尖锐,疼痛,都这样承受着,煎熬着,我倍感心疼,却舍不得丢掉这种体验,我期待着,希望着,等待某一刻的释放。这种宣泄让我紧张,让我难过,让我心疼,却也是心甘情愿。

我曾爱过她,我想这是真的。所有和爱人应该有的感觉我都有过,和文字的交流更像是谈心,关注她的生活,试着理解她,想要帮助她,以及多么多么想要守护这么一颗敏感的心灵。

我想,我是爱过她的。

05.

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和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他们谈论的竟然是同一个女人。

我开始疑惑,究竟是年轻人老成的快,还是中年人心理还停留在年轻的时候?于是,我查看了他们谈论的对象的信息。

当然,这个年轻人就是当年的我,而那个中年人自然是当年一起的同事。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1974年7月11日),中国浙江宁波象山人。

看完她的简介,我不由的想到也许是年轻人老成的快些吧!可是我又在暗自揣测,这是不是写的那个时候的她呢?

我听着大叔对她的作品的评价,我知道其实不是年轻与年长的问题,更不是性别和作者的问题,而是和看待事物的心态和角度有关系。

大叔告诉我说:“她呀,是个孤独的人,写的文字却是温情、细腻、风情,又充满同理心。”

当年的我也说了几个关键词,空灵、哲思、人性和感性。

现在想来那时候曾迷恋过尼采的哲思方面的思考,曾想过《人性的弱点》里的弱点究竟是何物,也由于长期的受奶奶的熏陶,习惯了奶奶凡事讲因果,讲善缘的一些道理,所以那时候的我从书里看到的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梦想成为的形象吧!

安妮宝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读了她的市面上的那么多的作品,我还是发现我并不了解她。我只是本能的觉得亲近,觉得熟悉,那种感觉就像是曾在哪儿见过她。

“某个晴空的早上,她清秀的站在街角,眼神很清澈,她看着我,眼神平和,温情,又饱含着某个小秘密,她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朝我挥了挥手。然后,我们又各自背道而驰,慢慢的,很温和的离开。我们还会再见面的不是吗?”

我见过她了,也许是想象,也许是梦里。我懂得她的距离和亲近,所以,我并不觉得可惜或遗憾。相反,我很庆幸能够见到她,认识她,尽管不是太早,可我并不觉得迟。

06.

季羡林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约略是这样的: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人,然而并不是大多数这样的人都能成为朋友。因为自身或别的关系,我们没能成为现实中的朋友,没能成为一辈子的至交。我不遗憾,不觉得可惜,我反而更明白了一些难得,学会了如何珍惜更好的。

有人说:“好的读者是世界上最不具有宗教性的生命。为了获得更多乐趣或者说为了内心的成长,他自由地审视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的读者,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某些作者,喜欢阅读,喜欢读书的状态,去认识和结识更多的“好像在哪儿见过的朋友”。

有些人明明没有见过,可是通过某些事物的传递,我们好像很早很早就认识了。

素未谋面,却好像相识已久。

“安妮宝贝,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最后,借用安妮宝贝自己作品里的话作为结尾:

我们并不彼此相爱,爱的是对方身上折射出来的另一个自我。剧烈而不真实的反光。以为自己有多荣耀。

人物|安妮宝贝: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安妮宝贝经典语录摘记:

1.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
2.有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寂寞,仅仅是因为听到了心底的声音。
3.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量,如果你不在我身边,我这样想念你。

人物|安妮宝贝: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简介(选自百科):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1974年7月11日),中国浙江宁波象山人,曾任职于中国银行、广告公司、网站、杂志社等。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洌,拥有大量读者。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各类畅销书排行榜,更被引介到香港、台湾、越南、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小说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出版的作品有《告别薇安》、《蔷薇岛屿》、《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等。2014年6月16日,安妮宝贝在她个人微博上宣布,“安妮宝贝”改笔名“庆山”,她的微博名字已经改为“庆山—安妮宝贝”,并称新作《得未曾有》以“庆山”之名推出。


人物专题

人物专题征文池

朴童

2017年04月于厦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