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活着》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
我第一次了解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谈及。许久不读书的我,有幸从别人的分享中见识到一本这样让人精神抖擞的书,便抱着好奇感开始了这段阅读旅程。 也道一时兴起成就了段机缘巧合,在读这本书时,渐渐有所感想,于是在这初夏之际,我决定写下这篇读后感。
讲述如何忍受巨大的苦难,眼泪的丰富和宽广以及绝望的不存在。作者在《活着》里一共写了五篇自序,他所写的每一篇序文都让人受益匪浅。
在《活着》的日文版自序里面最后一段,作者写到了前后一直重复表达的字句,让我感到看书是一种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至少在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弄清楚的这段时间里,让人不时欣喜而且是收获良多的。或许有些人会说这很肤浅,我也许根本没读懂什么,可我觉得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那样有力而珍贵,
“描述一生的方式是表达时间最为直接的方式!”
让人慢慢走近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里,也应该说是从书走进了一个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许多特别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用看一本书的时间去了解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在活着的时刻将喜怒哀乐这一段段情感体验中又走出了别人的世界,看到了内心真实的自己。真正厉害的地方是,作者让我们从书的叙述中完整地体会到了时间的神奇。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余华的作品是极富灵魂的! 用最多次的死亡来印证活着的重要性。
主人公福贵的人生里不只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他还看着亲人一个个在眼前逝去,也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他感叹自己命运多舛,笑着回首自己的过去,他就和那头老牛一样,垂暮未死,也像最后自己唱的那句歌词那样,寥寥数字便活在当下。
他在作者的笔下如同一个活生生目入我们眼帘之中的人,一首美国的“老黑奴”,数行表达里却成长了福贵动荡苦难又平静快乐的一生。
在历经一次又一次地坎坷和磨难中,他自己也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如自己败光家产以后、父亲死了以后,所有重要的人都相继去世了之后,他曾不止一次地迈进死亡的边缘,可是又被自己拉了回来。他想过死,但并没有真正的要去死。 “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我想死,那就怎样也活不了。”
从前半辈子的次次颠沛流离,到后半辈子劝人莫要轻生,他意识到任何生命都会轻易被老天夺取,也可能被自己随便放弃,而除了这两样之外,没有哪一种艰难困苦可以打败或者摧残它,只要有想活下去的信念,就不会在痛苦之中那么快死去。 要么向天低头化成骨灰,要么倔强着身子板苟延残喘,而这种生存的感悟在福贵的后半生看来,他已经不是属于那种平凡人的心态了,他是一种别样的超尘脱俗,却又时刻融入于尘土之中。
热爱自己的生命之外,他还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对待其他的生命。从前他连孩子都不会教,人生的结尾却十分理解一头牛的辛酸。他看到了它正如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种彼此之间的共鸣和珍惜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写老牛耕田那里也让我颇有感触,老人帮这头牛取名为福贵,还在他偶尔休息偷懒的时候叫唤妻子儿女们的名字,让它认为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干活,其实也有点安慰自己的意思。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我。” 这段话是作者在书里写福贵的妻子家珍快要死的时候,对福贵留下遗言的片段。
实际上也适用于现实的每一个人身上。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任何生灵都有老去的一天,只是在这些即将结束的短暂时光里,总得有这些那些或是善意的、或是提醒意味的、温柔的谎言,来走完剩下的时间。
我读《活着》,不止明白了如何去活,同样也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力量,虽然现在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是当我们真正理解那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时,我想我们都会得到出乎其外却情理之中的验证和收获。
千钧一发,神奇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