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一个抽屉带来的思考
厨房原有一木置物架,其下方有一狭长空间(66.8×30×15cm)。若好生利用,可以放十公分的坛坛罐罐,二十好几个。由于是非标准的长宽高,要么淘宝定制、要么自己动手。由于之前有过旧抽屉改换轨道、简单木工经验,于是想着自己动手也并非坏事,恰好家里也有之前闲置的木板。原本预计耗时3小时,但实际却是8小时。
事情发生后,坐下来分析这多出的5小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一,对自我能力高估,错误地把抽屉轨道换装能力,扩大为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力。典型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开始之前,完全没有进行详尽的测量。仔细想来,仅仅是抽屉轨道安装,就需要保证抽屉及滑轨,在三维空间的平、齐、中三个标准,即抽屉的摆放本身要保持水平,两条轨道前后、上下位置平行对齐,抽屉抽拉时位置与封板缝隙对中,密闭缝不紧不松。紧了,抽屉不好抽拉,松了,缝隙大不好看。而自身制作的抽屉,将对上述产生重大影响,而在开始时,完全想当然了。
其二,你拥有什么?原本手上的余板不规则,只有一张60×30×1.7cm的板。事实上,这块板也有很大误差,实际长度是59.8cm,与实际标称的60差了两毫米。而抽屉和滑轨的安装,几乎就只允许毫米级的误差。更难的点在于,为最大充分利用空间的66.8cm长度,考虑去除单侧滑轨安装需求的1.25cm宽度(双侧2.5cm),仍66.8-1.25×2-0.2-59.8=4.1cm,这意味着要拼接4.1cm款的小底板一块。除此之外,其余板还存在高度、厚度不一致的问题。
其三,前期测量失误。想贪进度,理所当然地认为拿个余下的空间是方正的,后来事实证明,空间根本不规则,前大后小,甚至支撑腿还有内八。如轨的外口,空间恰似一个梯形,而非常见的规则形。直到后来,抽屉如何都安不上时,才想着整个置物架拿下来测量,做了许多无用功。
反思的反思。
这件事反应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身在已经掌握一定技能的事情,并没有形成固定的SOP,a procedure specific to your operation。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日臻完善。除了日复一日地训练,思考之外,还必须制定出一套标准流程的东西。这套标准要求绝对客观,关注到整个进程的框架、细节,以便于出问题时,能迅速定位问题的所在。这种思考,也可以用在写文章上。比如,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按照主题、框架、如何表述等展开。
比如,我为何这周写这篇文章。主题可以是反应自身的自问自答,也可以是答他人之困惑。文章目的,希望通过码一篇文,来进一步厘清自己做事情的思路,以及其来龙去脉中的细节。而如何厘清这一过程,需要搭建一个框架。框架就类似于起一栋大楼,或者做一个码头,结构先行。最后的表述,其实是如何选材的问题,斟酌用词遣句,去填充整个框架。永远要记得,主题>框架>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