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水果店与生鲜电商
![](https://img.haomeiwen.com/i5499336/414b2ffd50201d0b.jpeg)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古代,只有贵妃娘娘才能吃到新鲜的荔枝,真是可怜啊,今天荔枝一上市,北京所有的水果店基本上都有了,美滋滋~
不少想做轻投资的年轻朋友来问在小区开个水果店如何,今天就结合生鲜电商来聊一聊水果生意的逻辑。
先说小区水果店。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围着小区中心,画一个半径500米的圆,里面就有3家水果店。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住的小区是不是这样。可见,水果这门生意是多麽的火爆。
去年就有人说,水果市场目前基本饱和,再进入就很难了。不过说实在的,你在小区里开个水果店和市场饱和不饱和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你的生意辐射区域很小,你关注你的周边环境、把重点放在利润上就好了。
小区里的水果店大部分是夫妻店。夫妻店投入的成本比较低,有些都是自家的房子,租金都没有,所以成本基本上都是水果的成本,包括进货、折损,如果这两块做的比较好,就相当于卖一个水果就挣一份钱。同一个小区的不同水果店,客户量可能相差非常大,这与店面地址、定价、老板人缘、服务相关性较高。我住的小区,有个水果店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基本上客户不间断,一天能卖10000元以上是常事,但另外一个店,老板经常缺斤短两,现在每天收入连别人的1/4都做不到。
另外还有少部分连锁店。这种店有租金、员工工资、甚至还有冰箱、冷藏室等费用,成本较高。但由于水果品质标准,同时时令水果更新快、进口水果也有,利润也比夫妻店高。还是那句话,开水果店最重要就是利润,有利润才能长久的活下去,生意人一定要算好这笔账。
接着说生鲜电商。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大电商企业不断吞噬线下店的市场份额,加上人们购物习惯的变化,不少企业家和投资人加入生鲜电商行业,这块市场份额被预估达到1500亿(2018年)。
早在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的数量便超过了4000家,各路资本与巨头也在不断进入,但直到2016年,只有1%实现了盈利,有88%处于亏损。
有的是做APP,做toC的服务;有的是做自建物流;还有连接果农与水果店的BtoB业务;甚至有些使用智能互联网技术炒作……
很多模式没有什么价值,或是趁资本热捞钱,或是缺少资本自身就面临死亡。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而目前看似有价值的模式都是烧钱。也许生鲜电商应该换个思路去解决问题,比如积极和中间商合作,帮助他们建立信息流而不是取代他们。一起解决水果产业链的标准化、连接果农与用户,把生产方的供与消费者的需结合起来,让整个产业链减少损耗浪费,去除中间环节,让果农赚到更多的钱、消费者花了钱享受更好的水果。
对小区水果店来说,生鲜电商对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未来年轻人习惯的网络购物会吞噬一部分小区水果店的市场份额。小区水果店需要做品牌+线上+线下一起来完成自我革新,比如与京东到家合作,可以让小区水果店辐射范围更广,获得更多的线上流量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