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是早有征兆的悲剧?
今天有三只港股突然跳水暴跌,加上之前的暴跌股,近段时间港股频现清仓式暴跌行情。小盘股对大盘股指的影响有限,但是小盘股的庄家往往灵敏度比大盘更高,在股市低潮期,大盘指数波澜不惊的时候,若有大行情将要来临时,往往都是冷门小盘股率先活跃,到了股市见顶之际,大盘指数往往还在碎步爬升或者横盘,小盘冷门股却已经开始暴跌跳水,预示着行情向差。所以,小盘冷门股往往是股指冷热的先行指标,对后市股指起到提早预警的作用。
因此,许多人对于股灾的反应,都觉得太过意外,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暴跌突如其来,显得特别残酷,但其实无论是对大盘指数的预警还是个股盘面的反应,它都有足够的信息暴露出来,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当真重视。比如上面这三只暴跌港股,在没暴跌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它们其实已经在盘面上有所反应,但人们没料到后面会出现洗仓行情而已。同样,对于国内许多踩雷股来说,也一样有相关蛛丝马迹,比如新城控股,在暴跌前夕有个放量拉升动作,诱导散户跟风买入,然后才爆出董事长猥亵幼女的新闻,然后把那些懵懵懂懂一无所知的散户全部闷死在里面。当然,新城控股因为事发突然,主力庄家自己也来不及做局脱身,只是让少数内幕知情者提前跑路成功,但是对于乐视、康美以及长生生物那种长期早有预谋的上市公司来说,做局脱身的迹象便为非常明显并且也做的很老到成功。
首先谈谈乐视的做局,从14年开始,原有的老庄便已谋划出局走人,因为之前多年的潜伏,老庄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到了是该兑现利润的时候了,其时贾跃亭的所谓生态链故事已经开始出现漏洞,但尚未到暴雷期。所以趁着利好外加15年的大水牛行情助推,开始了一轮疯狂的爆拉,从三十几块钱一路爆拉到一百八十块钱,再借机推出高送转利好,除权后开始震荡出货。到了眼看利润兑现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暴雷,先是大股东贾跃亭外出不归,接着便是各种不利传闻逐渐释放,一步一步让人们接受现实并且有了不好预期,为后面的下跌做好舆论准备。
乐视局做的很好。毕竟是创业板明星股,稳坐市值一哥老大的位子,从除权后近百元股价开始,老庄一路减持,通过长达两三年的缓慢释放,基本上可以轻松出局。然后才来放出利空,让它加速暴跌,一路狂泻。乐视危机,连续的跌停板可以说是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因为它关了太多不知情怀着发财梦的股东在里面,这些人都成了接最后一棒的倒霉鬼,可谓损失惨重。
但它其实却是早有征兆的一个悲剧。
从一上市开始,乐视以及它背后的庄家们就有清楚的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贾跃亭负责在台前不断地写PPT,庄家在幕后不断地拉抬股价,而上市公司方面则很配合地年年大比例送股,除权、填权的游戏反复出现,既做大了市值,又稳定了股价,然后皆大欢喜。乐视2010年上市,发行2500万股,总股本一亿股,而到目前,总股本已经将近四十亿的规模,最后一次股本转增是已经确定要爆雷后的2017年。也就是说,上市七年不到,乐视网总股本扩张了三十多倍,平均每年总股本增加五倍多。即使保持股价不变,它带给股东的回报是五倍多,从一个总市值不到五十亿的小公司,做到创业板总市值排行榜老大位置,巅峰时期一千多亿的规模,所以,前期老庄的获利极其丰厚,即使拿出几十亿来给上市公司做业绩,他们也有几百亿的盈利空间,去除资金成本和维持股价的成本依然回报率惊人。所以,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做局游戏,贾跃亭想好了怎么做,背后的庄家也知道怎么做,上市公司更加知道怎么做。
世上也许真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但在资本市场里,却从来没有什么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突变,其实都是酝酿已久的阴谋。不管是康美长生们的有意造假,还是如新城控股这样的晴天霹雳,都隐藏着有迹可循的线索。
危机可以被刻意的淡化,可是它终究还是会如期而至。而且危机的爆发,多不是在顶峰的突然崩盘,而是在挣扎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认为看起来像是见底的那一刻,突然掉头向下一泻千里的。
比如现在的房地产。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房地产应该是见底回升的趋势了,因为历经17、18两年多的调整,现在各地的房价似乎正在企稳并且有再次拐头向上运行的苗头。殊不知,这恰恰可能才是真正的危机开启阶段。正如做局的乐视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缓慢下行才算把筹码高位派送套现完毕,为何还要再爆发危机来个连续跌停套死人呢?让它不出事长期陷入下降通道慢慢走到谷底不好吗?
好是好,就是很费劲。而且有些事情,是费了劲还讨不了便宜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爆炸性出清最省事。这就好比已经完成使命的贾跃亭以及幕后庄家们,自己缓慢套现完成布局之后,实在不想再戴着面具演下去了,那该如何是好呢?自然就是本色演出最好了,向天下昭告之前自己都是在做戏,现在要做回真我来了,所以对不住各位了,只好牺牲你们大家。
现在,房地产面临的局面大体上就如此。如果继续死扛着,政府托举房价托举到手酸,开发商托举房价托举到麻木,银行托举房价托举到自己烂心烂肺,尤其是银行,本来想赚老百姓一点利息差,以为可以把他们此后半生的生命价值都绑在自己账户上变成赚钱奴隶,却发现奴隶有时候也会变成有毒的僵尸反噬自己。银行不断地把款项放出去,除了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之外,慢慢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超级接盘俠:所有人都想方设法用自己少的可怜的一点点现金,来套银行最大笔的负债。当房价走向正面的时候,这些资产当然看起来很光鲜亮丽,但若是房价一向阴凉方面倾斜的时候,银行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所有人都会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期望自己这个救世主能够大把撒出大量活水来,卖地的政府是这样的眼神,卖房的开发商更是这样的眼神,而买房的人们,就只有一种眼神看着你:我缺钱,你看着办。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银行本是一个中介机构,结果到了最后却成为最大的房产接盘俠。所有人都把要钱的手伸向它,所有人都把属于自己的产权抵押到它手上。那些抵押物虽然象征着无数的财富和现金,但本质上银行能够拿到手的东西却是一本极其廉价的纸。当所有的人和机构都把那一摞摞纸搬到自己柜台前,要求换出真金白银时,不由得银行不心慌:我们拿了这么多纸本本干嘛用呢?你说它是产权象征,值多少钱,但对于银行来说,它却更像是充满了风险的废纸。所以,最终的结局很残酷也很悲剧:总得要有人来捅破这个无聊的风险传递游戏,而主角,竟然不是开发商,也不是买房人,而正是那个本来旱涝保收的银行!
不要说什么灾难本来可以避免,真没有什么所谓的避难良方。无论哪种经济模式,哪种政策行为,它都带有天然并且无法避开的缺陷,这些缺陷迟早会给社会和参与其中的人民一网打尽,全部卷入漩涡中,让人无处可逃无法避让。
做局的人达成愿望以后都会满载而归,然后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凌乱现场给后人收拾。并没有谁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许多人在面对这些危机之初,都会用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分析法,认为谁谁谁应该不会这样做,而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紧跟气候行动起来。这样的后果,自然也很惨痛,那就是我们用自己的认知判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最后都不幸验念成为事实。而你做为判断依据的逻辑假设,偏偏失去了屏障。
任何危机,都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早有征兆和预谋的悲剧,失去耐心的做局者,在自己安然撤退后,是不会舍得再去无私维护别人的利益的,所以,他们最喜欢用的手段,都是反手点燃引线,毫不犹豫地点爆早就埋好的地雷,把那些被吸引进来接盘的韭菜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