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生活随想心情随笔

糯米(粉)糍粑——会做饭是什么感觉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学画画的海伦

出去旅游了一趟,第一次吃到红糖糍粑,念念不忘,前两天试着做了一回。

正宗的做法是把糯米蒸熟捣烂成粘粘的一团,那个有点费力,第一次做,做个简单点,直接用糯米粉,网上搜到几种做法综合了一下。

实际操作如下:

1 糯米粉加开水用筷子拌成均匀的颗粒,水要一点一点加,面盆里干面粉不多的时候,用手和成面团。注意不要烫手。

2 把面团切成小块,做成一个一个小面饼。

3 用热油一一煎熟即可。

4 取干净锅倒一点水,加入适量红糖熬成糖浆,要小火慢熬,边熬边搅,熬到冒泡就好了。

把糖浆倒在糍粑上,红糖糍粑就做好了。

照着网上说的做,但我失败了。

第一个明明是小饼下锅,煎出来象厚厚的小烧饼;第二个特意压扁些,煎出来是稍微薄一点的小烧饼。第三个第四个就摊得很薄再煎,结果焦脆了,样子还好口感不好。

糖的味道也不对,用的是黄色的红糖(品名是红糖,颜色是黄的),没有红糖特有的味道,只是普通的甜。

满身油烟味做出一盘这样的东西,我沮丧了吗?没有。以后再做。

隔段时间就想做点新的,没做过的东西,很想动手,不做就象没有真的活着。到网上查,照着做。小时候很抗拒做饭,象很多小孩,嫌麻烦,觉得做饭没意思,说“一辈子不做饭,天天在外面吃”。但是,自己动手做饭的感觉真好,以前为什么没发现?

做饭是什么感觉?

真实感。

做饭时就是做饭,动手动脑不想其它。在厨房没人打扰地干活,那种状态可以叫做忘我,那时的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忘了自己,也忘了世界。很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都会这样,很舒服。多希望整个人生都这样。如果做的好吃,那就更好了。即使失败了,那个过程还是舒服的。起身动手做任何事,对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人(现在很多人都如此吧),都是一种有益的体力和精神活动。当你动起来完全一件事,会有一种真实感,你是真实的,厨具、食物是真实的,色香味的感受也是真实的。描述、想象是一回事,亲身经历是另外一回事,真实有种不可替代的质感。

在看一本书《木匠手记——如何更真实的生活》,一个编辑改行去做木匠的故事。她不是把做木匠当消遣,爱好,而是工作,谋生方式,亲手做出真实的家具、用品乃至装修出整个一个新房子,以重塑自我。还没看完,理解她说的“更真实的生活”,也渴望这种被真实重塑的经历。“工作即生活。”工作会塑造一个人品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做饭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除非把做饭当成职业,否则很难到重塑的地步。但在把食材变成食物的过程中,还是会觉得有修复感。不仅仅是吃到一顿饭而已,有温度有味道。要动手,要感受,要判断,要完成。

治愈感。

做饭过程中对情绪、精神上的修复感,就是治愈了。治愈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甚至一定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养只猫也很治愈,可谁能指望用一只猫解决人生的什么问题。治愈有点象睡觉,看似没做什么,也没什么有用的,却让人感到舒服和满足。做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用,是种调动肢体和感官的轻体力劳动,虽谈不上创造,但有个人色彩, 个人的某种特征会体现在菜的味道里,完全一样的食材、一样的做法,会做出来不一样的味道。做饭的治愈感是多维的,投入和放空同时存在,有动手的真实感,有食物的满足感,做不好还会有失落感呢。

当然,把做饭当喜好而不是工作才会如此,厨师和主妇就不一定。谋生总是艰辛,工作会付出更多辛苦,面临更多挑战,那里的乐趣和治愈就复杂了。

会做饭,会多一点对生活掌控感

多一点能力,就多一点选择,多一点乐趣。象开车一样,会做饭是种方便、实用、提高生活品质的技能。在吃饭这件事上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这个掌控算不得小。想吃点啥,想补点啥,自己能做。即使在小事上,能自己做主,有能力做好,都是好的。

做了一份糟糕的糯米糍粑写这些个,确实想太多,难怪做的不够好。这条路还长着呢,多做多吃少说话,最近的小目标是做出好吃的糍粑。

生活不易,想的多做的少只会空留惆怅。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事情一件件做,日子一天天过下去,才是正道。

共勉。

附赠一红烧肉图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