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乡土散文集

端午女儿节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150人  于晓渔儿

       

端午女儿节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别称,我独爱“女儿节”这个称呼。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记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我本女儿身,已嫁多年,可是在端午的艾叶清香里,我对父母的问候常常是电话,所谓归宁实在太少了,过去端午春种刚完,女儿要带着丈夫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回娘家,想想一路看花观景,真好!而今这种隔空的传达,在这个别名女儿节的日子里,到底能送去多少份如我一样恳切的问候,这问候里留给长辈的到底是关爱,还是更多的孤独?承载了太多的牵念,我们想把这情感变化成五彩的丝线,深情的把两地相隔的亲情挽成饰品,戴在母女或父子的手腕,一抬手,便是温暖。

端午女儿节

      犹记得儿时的端午,生活条件寒酸的乡下,提前许多日把鸡蛋攒起来,(不然都要拿去变钱量盐买油的)以便端午这天给孩子们吃个够。没见过什么小吃的孩子如获至宝,在衣兜里揣着热乎乎的鸡蛋招摇过村,岂不知人人兜里都有,三五小孩一招呼,跑到麦苗青青的地里滚鸡蛋玩,二三寸高的麦苗翻着细微的绿色麦浪,有大人来了,孩子们大呼小叫的逃离,到了麦田边上,大人并没有责怪,原来麦子的青苗越压长势越好......在和煦的初夏风里,到处绿油油,孩子们仿佛被洒落在绿色的地毯上的天使,笑声把枝头的喜鹊惊的喳喳乱叫,成熟的榆钱儿散落在脚下的田间地头,早期的蒲公英已经接了绒绒的种子,采下来,轻轻一吹,孩童的快乐随风飘远,躺在草地上,衔着野花,望着白云悠悠,讨论着云朵的变换形状,乡村就是孩童的整个世界!

      回到家里,看着窗口悬挂的彩纸叠成的葫芦儿,屋檐下的燕窝里,燕子呢喃,燕子妈妈口里叼着找寻回来的食物,亲切的喂着窝里几只黄黄嘴丫的小燕子,门口插着整束的艾草,奇异的香味让我们深信,一定会把吓人的鬼挡在门外……而今,街头形色各异的机制葫芦五彩缤纷,还被改制成不同的挂件,我们象征性的买回来挂上,竟感觉不到小时候围着妈妈身前身后叠葫芦的温情了。而艾叶,一元一把的嚷着叫卖,虽细细的浮着儿时自己踏着露水采回的那种清香,却感觉这种香味遥远又迷离。

      包粽子,是最近这些年才在东北流行开来的,一个人仔仔细细的弄糯米、粽叶,挺喜欢这种包裹的程序,甜甜的蜜枣和糯米的黏香混合,搭配上粽叶的清新,物流快捷的时代,各种香味和不同的风俗随机派送,南北通达融合,节日的气氛被商业的运作一次次提醒,物质丰富的背后反倒增了乡愁!超市的专柜里,各种打着标签的鸡蛋琳琅盲目,哪一颗的滋味,能比得上小时候兜里热乎乎的那一颗?

    端午踏青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大自然来亲密的拥抱!其实,大自然一直都按着自己的方式花开花落,我们感觉天不那么蓝,花不那么香,是我们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太多时候我们心里装满了欲望和无尽无休的所谓追求,从而没有了儿时那种天真和纯粹,我们的嗅觉早已经被城市丰富的食物迷惑,儿时的花香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记忆!快乐一直都在,是我们负重太多,把最初的单纯包裹了,学会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让我们不只回忆儿时的简单快乐,而是真真切切感受简单带来的快了吧!

    端午的传说有各种版本,而情节只有相聚。端午的描述也有不同的故事,而关乎女儿的这一种,最牵女儿心。我在读者上曾经记下这样一首短诗:

苇叶编织的船

载着糯米、红枣、杏仁----

从战国、顺汨罗江,一路漂泊到现代

这首小诗的题目是--粽子。而我,也续了一首端午的心里话,确是对斑斓五彩线的寄托:

系在手臂的五彩丝线

缠绕在心头许多年

那根黑色的,一如母亲的华发

在岁月的风雨里,斑驳变灰......

念着长命缕的传说

真想把丝线系还给妈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