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推理小说创意分享专栏中国文学原创(最美诗歌散文)

田野调查‖【慈云寺】与【观斗山】-_-||狼烟诗影‖

2019-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狼烟诗影
破旧不堪的(慈云寺)残庙

  田野调查‖【慈云寺】与【观斗山】

                        文/狼烟诗影

大同古镇有寺庙差不多上百座,千年古庙遗址也有几十座之多,有神奇传说的有十几座,今天我们来说说曾有神奇传说的千年古寺(慈云寺)。关于慈云寺,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儿时,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就会经过慈云寺。那时,站在慈云寺后背山顶上,(后背为“塔子顶”),就能看见前面三面环空,放眼望去,见“塔子顶”山前下面,如住有大军在那里安营扎寨一般,亦如有千万帐篷在此扎寨,如一朵朵小山丘,也如千万朵帐篷,场面甚是壮观。山上原有千年古庙,为(白塔寺),已毁,曾有一古塔叫(白塔),高三丈,站在塔上看,有如指挥千军万马,场面更为壮观,尽毁于明末张献忠屠川时。清,重建古庙,易名(道定庵),民国时期因里面常住有土匪,被民国政府放火烧毁。也是因为儿时看见千年古庙里的菩萨像有点害怕,故而不愿意接近这些古寺庙。然而,我喜欢听父辈们讲有关神仙的故事,而慈云寺就是有神奇传说的一座古庙。

讲述人(慈云寺)附近何崇山

慈云寺,具体年代不详。传说是几千年的古寺庙,我想顶多汉代的吧。但是发生在慈云寺的神话故事却是唐代。相传,唐朝时候,慈云寺香火旺盛,慈云寺外有一条茶马古道,香客络绎不绝。寺中住十多个僧人,另有几个小和尚。晨起日落,木盂声声,经乐阵阵,悠然自妙。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和尚负责为慈云寺厨房挑水。厨房就在慈云寺的右边,水井也是在慈云寺的右边岩下,离厨房不过三五丈远。平时,小和尚去挑水,几分钟就会把水挑到庙中厨房,可是,连续半月来,这小和尚去挑水总是半小时也没把水挑回来,一厨房做饭的和尚就把此事报告给主持方丈。于是,方丈就把小和尚叫到僧房寻问,小和尚告诉方丈,这半月来,只要去挑水,井边就有一个穿红肚兜小孩就和他玩,小和尚把两只水桶装满水,那小孩就不让他挑走,拉着他的水桶,要小和尚再玩一会,有时,会把一只水桶里的水倒掉,总是把水挑一会不回来,小和尚有时也生气,就去打那小孩,那小孩就会一头钻进去井里去了,不见。方丈主持听说之后,第二天就跟着小和尚去挑水,到了井边,又什么都没有,小和尚也顺利的打满水,挑回寺庙。连续几天老和尚都跟着去,一切如初,顺利挑水回来。随后,只要老和尚不和小和尚一路去,小和尚挑水都需要半小时才能把水挑回来。老和尚也没办法,就说,明天你去挑水,带着我给你准备的这一条“红线”,我把红线绑在庙里柱头上,另一条绑在你的水桶上,要是那穿红肚兜的小孩出来和你玩,你悄悄解下红线,绑在他脚上,他跑到哪里都能找到他,那时候我来看看这娃娃到底是谁家的孩子。于是,小和尚依照老和尚的方法。第二天早晨,老和尚为小和尚准备好红线,小和尚又去担挑水去了。照常,那穿红肚兜的小孩任然在井边等着小和尚,小和尚照常打水装满了两只水桶,那小孩又把小和尚的水桶拉着不放,要求再多玩一会,又把另一只桶里的水倒掉了。于是,小孩和小和尚玩又只得玩开了,玩得高兴,小和尚便悄悄解下红线,悄悄绑在小孩的一只脚上,小孩浑然不知,小孩玩够了,才让小和尚挑水回去。

小和尚把水挑到庙里,老和尚就和小和尚顺着那根红线去找那小孩,原来,那红线绑在井边不足一丈远那岩下井边的一棵“何首乌”藤上。老和尚就命小和尚去庙里取来锄头,开挖,终于挖出来一个“人像”模样的“何首乌”来。老和尚就带着小和尚回到庙里,就在锅里开煮这刚刚挖的似人一般的“何首乌”娃娃。煮好后,慈云寺里的十几个和尚就分着吃了,然后还有很多煮过“何首乌”的汤,老和尚就也叫十几个和尚都喝一点,老和尚告诉大家,吃了“何首乌”,喝了“何首乌”的汤,就会长生不老。于是,还剩于没喝完“何首乌”的汤,老和尚就装进水桶里,围绕慈云寺庙,把“何首乌”的汤泼在慈云寺的古庙房屋上。

时夜,慈云寺的僧人全部成了仙,连慈云寺的庙也成仙了。后来,当地人有时候能看见慈云寺的庙任然在那里,有时什么也看不见,什么都没有,不知道慈云寺的庙怎么就隐身了……总之,慈云寺和那些僧人时有时无。相传,有个慈云寺的当地人去嘉定府(嘉定府:今乐山市),看见很多人在街上围着一木头“方”在议论,都说这么大的木头“方”不知是哪里来的,怎么就掉在街上了,没有十个人是杠不起的,怎么就掉在嘉定府的大街上了呢?木头“方”上还写有“慈云寺”三个字,这个慈云寺边住的当地人一下就认出来只是他邛州府慈云寺大门上的一木头“方”。这是他们家附近慈云寺大门上的“门方”啊,他把这事告诉大家以后,大家觉得邛州府那么远,这怎么你们慈云寺的“门方”就落在我们嘉定府了……?大家也不解。

这个慈云寺的当地人回来之后,不见了慈云寺庙,就问家人邻近,这慈云寺的庙呢?大家都说,好久没看见慈云寺了,以前时有时无的,现在都过半月有余了,慈云寺也没现身,不知哪里去了。于是,这人就讲他在嘉定府的街上看见掉落在那里的是慈云寺大门上的“门方”。大家听了甚是惊异,估计这慈云寺的庙也成仙了,飞走了。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是可以肯定慈云寺至少是唐代建筑。为此,我今年还是三访慈云寺,问了很多当地老人,当地老人也把我儿时听父辈讲的又重新讲了一遍,故事任然是原滋原味,没有变化。

还有一个关于何经党重修慈云寺的故事,明末,慈云寺被张献忠烧毁以后,在清康熙时,一个当地叫何经党的人,为了保存这有神话传说的寺庙,就决定自己私人捐资重建慈云寺。重修慈云寺那时,何经党请了很多木匠大师,也在重修慈云寺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两位自荐的木匠,要求也参与重修慈云寺。何经党允许以后,他们便也在庙中做活,也在慈云寺快要完功的时候,其它人做的都基本上完功了,就剩下这一个木匠做的最后一道慈云寺大雄宝殿的大门了,木匠做得很慢,因为第二天大雄宝殿要“上梁”。何经党就说,你这样慢,啥时候才能做完啊,他们同路来的另一个木匠说,你快点嘛,别磨磨蹭蹭的”。这个做门的木匠说:“快也快得,慢也慢得”,另一个木匠说:“你一定要今天做完,明天是好日子,能把大雄宝殿的大门按上,顺利”上梁”了。那木匠说,半天我就能做完,慌什么呢。另外那木匠说:“若你今天能做完,我去成都割乌骨猪肉给你吃”。这个做门的木匠说,你中午能把成都的乌骨猪肉割得回来,我保证你回来之前就能做好”。于是,二人打赌博。另一个木匠就去成都割乌骨猪肉去了,这个做门的木匠却懒懒随随的,把门框做好就在那里抽烟,不肯加油做活,临近中午,另一个木匠在慈云寺山门外大声喊,你的大门做好没有?这做门木匠一惊,心想,他怎么这样快啊,就已把乌骨猪肉都割回来了?这下,这个做门的木匠就慌了,没想到他去成都割乌骨猪肉是这么的快,咋就回来了呢……于是,这个木匠心慌,就随手把掉在地上的“朳花”抓起来,往门框里一抹,门就做好了。于是,慈云寺大雄宝殿在也第二天顺利“上梁”完成。

后来这个故事传得很远,三州八县的人听说这个故事以后,都要千里迢迢到慈云寺去参观那个“朳花子”做成的门,这个故事相传了几百年。

关于这个“朳花子门”,从清代到民国,再到三四十年前,这门都是还存在的,三乡五里的人都知道慈云寺有“朳花子门”,我父辈们都看见过,父辈们说,那门确实奇怪,去看,那门框里的木板真的像是“朳花子”纹式,这是真实的事情,而且当地人的每个人都知道,都看见过,也会讲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可惜我去寻访时,古慈云寺已在三四十年前就已撤毁了,那门也不知其踪,现在剩下的就只能是那几时间七零八落破旧的古庙了。

(慈云寺)边住户余福祥老人

在我考察慈云寺的时候,当地人也给我讲起慈云寺的门前有两座桥,一座叫(金鸡桥),一座叫(凤凰桥),(邛州嘉庆志有记载),桥不大,也不长,不宽,一两米长,一米多宽而已。但是,这一座叫(金鸡桥)的桥,是和慈云寺是有关系的,另就是慈云寺对面还有一山,叫(观斗山)。相传,唐朝时候,慈云寺来了一个“唐王爷”的,他带着他的军师随从来访慈云寺,唐王爷也听说慈云寺里的和尚和庙都成仙了,如此,慈云寺的庙和庙里的僧人时有时无,听说运气好,来就看得见慈云寺,也能见着庙里的和尚,还可以向慈云寺庙里的和尚,问自己的前程。这天,唐王爷来到慈云寺,慈云寺的主持方丈见是唐朝的皇帝来了,就接待迎入慈云寺中,上茶闲谈。唐王爷说明来意,这方丈不敢直言对唐王爷说前程,因为慈云寺的和尚都以成仙,方知唐王爷不再有复唐大业,也不好当面说,就告诉唐王爷说:“慈云寺对面有一山,名曰:观斗山,那里半夜四更时,站在“观斗山”上,可观星天像,即可得知你复唐的大业”。于是,晚,四更天,慈云寺的老和尚带着唐王爷带和他的军师随从,来到对面的“观斗山”上,亦观星像,老和尚把唐王爷带到观斗山,也不知什么时候老和尚就不在了,唐王爷的军师就只能自己观那星像,没看见“正斗”金星,也不见祥云。唐王爷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要恢复的大唐基业亦无望,很是失落。随即,也下了“观斗山”,来到慈云寺外的一座桥上,忽然,桥下有鸡叫,有金鸡“报晓”了,这金鸡叫了三声,就飞了起来,向慈云寺飞去,唐王爷和军师随从们都看见飞起来的是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鸡,于是就把这桥命名为(金鸡桥)。此时,唐王爷和军师随从也准备回慈云寺休息,等天亮再问一下庙里老和尚。谁知道,唐王爷他们再也找不到慈云寺了,这慈云寺是什么时候消失的都不知道。

我在今年对慈云寺的三次查访中,当地多位老人讲“唐王爷”和“观斗山”的故事,分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唐王爷来慈云寺问的是他娃娃生病能不能治好的事,去“观斗山”观星像”也是看看他娃娃的病有没有危险,如果病好了,唐王爷的娃娃能不能帮他恢复重建大唐基业。二就是唐王爷来慈云寺,是问自己前程,和恢复大唐基业有没有可能。

关于邛崃大同民间流传很广的“唐朝皇帝”,即“唐王爷”,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唐王爷”到底是唐朝的哪个皇帝……

余福安老人还住在慈云寺庙里

今天,我们看到的慈云寺古庙,已是破旧不堪了,只剩下不到十间的房屋,而且都不在原来的遗址上,七八十年代,生产队把古寺庙撤来重新移建作学校而用。至今,被移过那破旧不堪的古慈云寺庙里,还有一个叫余福安的老人住在里面。寻问慈云寺的年代,他们说是清代一个当地叫“何经党”的人重修的,不是唐朝的古庙。再查邛崃古县志,上面描述很简单,说是明朝永历年间何经党重修的慈云寺。这和当地人讲的对不上。再访离慈云寺不远的何氏家族,他们说是张献忠屠川以后清康熙十五年湖广填四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而来的,也确实证明慈云寺是他们的祖先“何经党”重修的。另还有就是当时“何经党”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何经纶”,他重修了(三音庵),三音庵在张献忠屠川之前叫(三教庵)。何氏家族都证实现在的(三音庵)和(慈云寺)都是康熙三十二年重修的。这和【邛州直隶嘉庆志】所记载的明朝永历年间修的对不上号。但是有一点,这两个寺庙都是由何经纶和何经党重修的,这个能对上号。这也很可能设及到清政府在康熙二十五年要求在川人氏(去其祖考)有关系。之前只是传说,终于在前不久去孔家山村的“先氏”家族祖碑上得到证实,在康熙二十五年,清政府发布命令,在四川人氏,不管你是原本地人还是湖广填四川迁移而来的,一律(去其祖考,改其名而不改姓)的原则,由当时的清政府统一重新为川人改名,另修家谱,另立(派行)。还有不准川人议论康熙朝之前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邛崃古县志上说,是明朝永历年修的,而民间找不到清之前的证据。所以,现在何氏家族所述和【直隶邛州嘉庆志】对不上号的关键所在,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田野调查‖【慈云寺】与【观斗山】-_-||狼烟诗影‖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