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信贷“最后一公里”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游记

        为民营企业融资纾解困难的行动,如同春风拂面——从宏观层面、监管层到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具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举措。

      可是,记者走访企业时,发现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阻拦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关键,在于信贷从金融机构流动到民营企业手中的“最后一公里”。

增加中间桥梁,有效连接优惠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发现,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了许多金融优惠政策,但是企业没有及时获取,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削低融资“高山”的有效举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两者之间的桥梁。我们看到,博能直融利用大数据、新经济孵化器利用“科技+金融”顾问模式,犹如桥梁一般,精准对接金融机构与企业客户,实现了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强化可操作性,增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融资互动。在走访时,某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下设的城投公司可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可当企业获得这份担保时却发现,只有一家银行承认这份担保。没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就没有了竞争和选择,最后企业还是无法享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融资互动,应该更加开放,更加遵循市场规律,才能真正破解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题。

确保政策落地,增加民营企业发声通道。许多民营企业反映,和央企、地方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融资时,很难与他们竞争。这说明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地,或者说,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和偏离。只有着力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声通道,让他们能够说清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各方才能精准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