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6924246/d60e4b654d5ae57e.jpg)
四、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所以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做到准确、严密,但是有的作者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所以说明文语言生动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点: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有这样几种设问形式: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好在哪里?)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真题:
1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2017《宣纸的前世今生》)
1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008《速冻食品也新鲜》)
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12.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加以分析。(3分)(2012《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示例:
2017《宣纸的前世今生》1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相对是表示限制作用的词语,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解题步骤:
(1)释义
(2)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模式:……一词表示……(限制、推测、估计、程度、范围、大小等),说明了……(句子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案13. “相对”:“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的条件。(2分)
“崭露头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分)(共4分)
体现生动性、形象性
分析:1.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文辞优美,含蓄凝练,富有生活气息。
从修辞角度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答题模式:……一词在文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明了……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示例: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008《速冻食品也新鲜》)
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解题思路:
1.表态:不能删去;
2.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3.删去后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案:不能删去。“可能”一词表推测,准确地说明了这种“破坏”不是一定会发生的。若删去就太绝对了,表意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分析合理即可。3分)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一词表示……,说明了……,删去后,意思太绝对,与原意不符,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2.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加以分析。(3分) (2012《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示例一:“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期”一句中的“只”表限制,强调岳桦生长期很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示例二:“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入水即沉”一句中的“坚如磐石…‘人水即沉”生动形象地说明岳桦木质异常的细密坚硬。 (任选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举出例子,1分;分析,2分共3分)
变式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总结:体现准确严密:
表示推测、估计:大概、大约、左右、也许、可能等;
表示程度:主要、几乎、比较、相当、近等;
表示频率:常常、通常、有时、一般、总是等;
表示范围:全部、都、大部分、大多数等。
体现生动性、形象性:
分析:1.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文辞优美,含蓄凝练,富有生活气息。(《大自然的语言》)
2.从修辞角度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打比方)
五、说明顺序
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以知识。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作者都会注重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梳理说明顺序就是梳理写作思路。
说明顺序三种: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蝉》介绍蝉幼虫到蜕皮再到产卵,钻入土中的过程。
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等。
标志:文中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如:朝代,年月,季节等
2《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卷主体部分的描绘,从画面开卷处到画面中段再到后段 ,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顺序介绍。
空间顺序——由内到外、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具体物品。
标志: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
3.《中国石拱桥》,先概括说石拱桥的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分说,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分别从四个讲究、三个注意加以说明,从总说到分说的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从概括到具体;
从总说到分说;
从主要到次要;
从现象到本质
……
注意:一篇说明文,常常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说明顺序。
比如:《中国石拱桥》: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
时间顺序:旅人桥(大约公元282年)、赵州桥(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公元1189-1192年)、江东桥(800年前)、长虹大桥(1961年)……
再如:《梦回繁华》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介绍背景——描绘画卷——艺术价值
空间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画卷主体部分的描绘,从画面开卷处到画面中段再到后段 ,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顺序介绍。
说明顺序常考题型:分析全文或者某几段的说明顺序。
真题:2016年《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解题思路:
1.看内容辨别说明顺序(看标志性词语、排除法);
2.概括段意;
3.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答案:逻辑順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说明顺序”1分简要分析”2分。共3分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013年《“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解题思路;
1.看内容辨别说明顺序(看标志性词语、排除法);
2.概括段意;
3.分层;
4.概括层意;
5.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表述时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阅读功力不是一日练就的,平时多练习,积累答题的方法技巧,考场上才能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