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推荐你参加数模竞赛
前不久刚刚参加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一天,四天四夜,但因为我周二上午有个面试,所以提前了一晚上做完。我研三,组队的两个学妹,一个研二,一个研一,并且是三个学院,所以是一支跨学院、跨年级的最高配置的参赛队伍(纯属玩笑)。赛后我问研一的学妹(负责编程)感觉怎么样,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把一个赛题完整做完。说实话,我也是这样,从大二开始参加数模竞赛,然后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现在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路走来,真是五味杂陈。
虽然我没有取得过什么大奖,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推荐你去参加。
[if !supportLists](1)[endif]含金量高
基本上,在评定各种奖学金的时候,数模竞赛都是和挑战杯这类比赛在同一个级别出现的,不管是升学还是工作,都是认可度很高的比赛,甚至上海专门出台了政策,数模竞赛获奖可以在上海落户的时候享受加分待遇,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if !supportLists](2)[endif]全方位的锻炼
团队协作能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也看重这个比赛的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个抽象的问题描述中,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一个答案,我觉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能力;编程/写作/思维能力,这是根据三个人不同的分工来讲的,一般三个人中一个人负责想思路,一个人负责编程,一个人负责写作;抗压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加上时间只有三天,对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if !supportLists](3)[endif]发现自己的不足
数模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很打击人的比赛,如果队伍里面没有一个编程很厉害的队员,那基本上就是一团糟。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但是丝毫没有进展,没有思路,或者程序编不出来,那种感觉真的是,心疼自己。所以从第一次参加数模竞赛起,我就有意识的补自己的短板,也就是学习编程思维,虽然现在学的也不是很好,但还是一直在努力。
[if !supportLists](4)[endif]待人接物
我经历的三次比赛中,队友各不相同,也各有各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比赛很能反应一个人的素养,我见过因为不合其心意就摆脸色,不说话的同学,也见过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的同学,也见过什么都做不好还一脸傲娇的同学。说实话,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确实会争吵,面对自己看不惯的态度会据理力争,分个高下,但是就在刚刚参加的研究生数模竞赛中,我觉得自己还是成长了,有个队员,原本是计划负责建模思路,但是不参加讨论,而且什么也想不出来,那好吧,就负责写论文吧,结果论文写的也是一塌糊涂,最后一天晚上,我和另外负责编程的同学一人写摘要,一人完善内容,说实话看到她写的那论文,我第一感觉就是完了,白做了。更甚的是,你两样都做不好,态度还十分的傲娇。但我啥也没说,也没什么脾气,还是以比赛为重,坚持把题做完。所以,数模竞赛还是很锻炼人的性格。
[if !supportLists](5)[endif]成就感
数模竞赛的题目都是根据该阶段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凝练而成的,所以解决一个数模竞赛题目,其实是在解决一个小的实际问题。比如长江水质的评价问题,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问题,这都是有着现实意义的。我记得在本科的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老师给我们讲往年的学长学姐做过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其中有一个关于碎纸片拼接的题目,当时他们采用图像灰度原理,建立像素矩阵,实现碎纸片的拼接,看完以后感觉很震惊,很钦佩,因为他们确实通过自己建立的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我读研究生,见到了那个学长,向他说起这件事,他说那个比赛他们确实费了不少功夫,言语之中的自豪感我至今难忘。所以我觉得成就感应该是参加数模竞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了。
相比挑战杯这种需要有核心内容的比赛来说,数模竞赛的门槛低,而且公平,获奖证书不区分排名,并且每个成员都有一份。作为一个与数模打过三次交道的过来人,真心推荐大家在学生生涯去参加这个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