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逸凡的梦旅行旅行·在路上

婺源梦里几度花

2017-03-19  本文已影响49人  孟逸凡

一直想出去走走,想去婺源看看。看看那号称最美丽乡村的婺源,是怎样的一幅山水之幕的画卷,。看看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是怎样用短暂的生命,渲染了整个春天的烂漫。想去看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怎样守着宁静的岁月,任光阴流转,却一直就是那种幸福的寻常。

  终于有一天实在抵挡不住她深情的诱惑,背了背包,放下身边红尘里的种种烦扰,就那样坐上了开往婺源的大巴车。去赴我今世前生的这一趟心灵之约。

  车经过一座桥又一座桥,一道坡又一道坡,一条隧道又一条隧道,一直就这样走呀走,有种到了天边的感觉。

  人都说对于旅行,目的地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走在路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还有陪在身边的那个人。因为任春花烂漫,美不过须臾,长长人生旅途,总要有那样一个人相伴,看看这四季轮回的景致。自此,寂寞处也会见韶光。

  车过江南,慢慢的。两边的景色明媚起来,渐渐就有了江南的韵致,那些零星开在路边的油菜花,好像在时时提醒着,我们已经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

  许多时候,对于一个地方我们会没有任何理由的牵挂与向往。抵达之后,都愿意相信一种缘分的说法。这样就可以轻易穿越历史春秋,看到足够令你一生回味的风景。婺源,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相逢的刹那,便让我有种隔世相望的感觉,忍不住热泪盈眶。就觉得这里一定有我的前生,前生会是什么呢?在这里,可能就是村口的那棵香樟树吧。静静的守着光阴,看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守着,守着就从前世守到了今天。

  当我的双脚实实在在的踏上这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万千。这里的一切都是我想象中样子。那么纯净,自然,不施粉黛。像是一个水眸含烟的处子,静静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这里的水是那么清,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绿,花是那么灿烂,一切都是最原始的样子,白云深处,那些白墙黛瓦的村落安然地落在群山之中,那么宁和平静,那么不与世争。就像是一幅定格的水墨画,画中的烟云不会消散,画中的时光不会流转。而这一切又怎么不能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为之趋之若鹜。

  最是人间四月天,婺源江岭的万亩梯田长满了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它们在春天的枝头毫无遮掩地绽放,用什么样的词藻也描绘不出她们那漫山遍野,肆无忌惮开放的架势,她们更不去担心是否韶华短暂,只将生命交付给乡间素朴的春光。每一个外来者需要绕过这片芳菲的花海,才能抵达梦里的村庄。片片落花雨,满溪流水香。衣服和鞋子沾上花粉,拂之不去。沾花香满襟,真的是沾呀,那种花香,那种沁到骨子里的香。那种浓浓的甜香源源不绝,铺天盖地,把人裹在当中,不小心会醉的。花香袭人是真的“袭”,而且有谋略,先沾染你的发丝、双鬓、衣襟,然后是渗透你的呼吸,你一松懈,哗,她就占领了你的五脏六肺。

  这样的金色画卷,铺卷在脚下,背景是远村溪山疏疏一树树桃花。有些美丽,只存在于心中,却无法用言语或画面来表达。手中的相机,这时也变成了多余。

  江湾古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气势宏大、雄浑、古朴。那些木质的牌坊静静的立在街道的正前方,用他高大的身躯,迎接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古镇江湾,位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而西蜿蜒流过。这里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这里最著名要数江主席亲笔题写的小学,静静掩映在绿树黛瓦之中,让我们看到了古镇新生的朝气。

  淳朴的江湾人,在简单的老屋里过着最平凡的生活。腌一缸酸菜,酿几坛米酒,晒几斤春茶,屋子里飘散着清纯的米饭香、腊肉的熏香。光阴倏然而过,人生就像是老戏台上的一场欢宴,从开始到落幕,有圆满,也有遗憾。江湾,是他们生命的居所、灵魂的归依,任由命运如何安排,他们都甘愿沦陷,一生无悔。

  看到在水流边洗衣服的几位大妈,就那样说说笑笑的过着自己悠哉日子,忍不住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了她们温馨的背影,一位大妈回头笑着说,再拍就要侵犯我的肖像权了,我忍不住笑了,朝她摆手致谢。这一瞬间,竟是满满的感动萦绕心海,为这淳朴的又见过大世面知道肖像权的大妈。

  “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汪口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作为徽州与饶州重要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汪口商业十分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的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光阴荏苒,曾经的繁华已远去,留下的依然是秀美和古朴。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在十八条古巷中的众多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徽文化渊源。

  汪口的千年古街上,一个人背着背包,踏着青石铺就的窄窄巷子,一步一步的走着,寻觅着,两旁是斑驳的墙角,脱漆的木门,生了青苔的屋墙就那样静静守着远古的光影,守在这里,旦古不变。一瞬间我有些恍惚,好像我一直就在这里一样,从没有离开过。

  在汪口祠堂是晾在村庄的一幅古画,泛着历史的醇香。祠堂也是婺源人的根,无论他们到了哪里都知道,有那么一处与自己姓氏相同的祠堂在故乡岁岁年年将他们等待。汪口村有一座被称作"艺术殿堂"的俞氏祠堂,自清乾隆年间建成,以其雄伟的气势,精妙的工艺,完美的布局,和独特的风格,震撼万千观赏者的心灵。门楼、梁柱、檐角均用深浅不一,虚实相应的手法,雕刻了龙凤麒麟、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这里的祠堂,不仅是婺源百姓的根,更沉淀了婺源深厚的民俗文化。纵然远在天涯,终有一日要回归故里,来到祠堂,追怀祖德,颂扬宗功。

  曲折宁静的巷子里,一位老奶奶看着小吃摊在卖酸菜米饭,她不像摊主别的不停招揽顾客,就那样静静的坐着,任凭行人,光阴在她身边如水般逝去。倒是显出她那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在汪口的码头上,自己去买了一张竹排漂流的票,看着船夫撑着长长的竹篙,我立在船头,看着清澈的溪流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白墙黛瓦,禁不住泪流满面,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看到这样不能言说的景致,会变得敏感,脆弱。

  依山傍水的李坑,村前多有古渡口。渡口被古树翠竹掩映,散发着岁月的宁静和沉香,没有谁记得它们的历史。只是年复一年停留在村庄的码头,平和且沉默地看着客来客往。河水一如既往地澄澈,就像婺源人寻常的日子,波澜不惊。整齐的竹排,简单的竹椅,戴着草帽的船夫,用一竿竹篙划过碧绿的江水,在烟云笼罩的河道寻找下一个渡口。图片

  我们去的时候,李坑的油菜花已到由胜到败的时期,但是还是抵不住她花开酴釄的盛情,顺着蜿蜒流动的溪水,我们一步一步走进她的深处,去一睹她的芳容。

  李坑留存了素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婺源民居以同一种格局,坐落在幽深的山村,世代传承。像是被岁月遗落的一座老宅,吸引无数人想去敲开深院的重门,看一段深情往事。精美的石雕、木雕,镂花的窗檐,虽历经春秋数载,却保存得完整无缺。门上挂着的老式铜镜,桌台摆放的青瓷花瓶,还有那摇摆的闹钟,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它们都平静如初。还有老奶奶那散发着香味的樟木箱子,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历久旎香。

  可惜的是,这里开发的过度了,到处都是商家,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早以破坏了她原有的韵致。图片

  晓起的老樟树就是一株株活到化石,记录了村子的多少古往今来的变故,那些老樟树年复一年,以同样的姿势守候于此。谁也不会在意它的年龄,不会计较它的一成不变,来的人,都愿意将自己交付给这里素朴的光阴。

  仿佛染过了婺源的白云清风,哪怕人生千回百转,也再不能抹去这段缘分。那么,在茶凉之前离去,携一剪余温犹存的记忆装进行囊。或买一方古砚回去,在某个清风月明的日子,写下婺源这一段丹青旧事。那淡彩的山水、写意的村庄,有一个片影,是自己。

  江西婺源归来,我沉默很久。有些美丽,只能在记忆中慢慢地沉淀,静静地记起。所以只能套用汤显祖的话: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