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自己家人
老人、妇女、儿童在战争中是弱者,在家庭中更是。在叙利亚或者非洲的战争国家,很多女童都是被当做商品卖掉。我国建国前期,曾经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每个家庭本身的粮食储备不足,很多家庭只需要一袋子米或者一袋子面就能成就婚姻。比如电视剧《闯关东》的仙儿。
很多人都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家庭中的战争我们是可以尽量避免的。比如丈夫家暴妻子,父母暴力对待孩子。网上也有妻子打丈夫的,但很少人是站在男士的角度的,因为少所以维权的也少。很多被打的大人都会寻求110,但是警察多是处理犯罪事件的,有的警察说,如果哦你俩不是两口子,我现在分分钟能把他带走。这也许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官家很少去涉足家庭琐事的,不论是油盐酱醋或者是家庭中暴力打人。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男主并不是生活中的低收入、低学历、低地位的人,而是高收入、高学历、是个医生的角色,即使是这样角色的人也是总打老婆。妻子想着怀孕之后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但是即使是生孩子了之后,孩子遭受的痛苦会和母亲一样多。终于,妻子在怀孕快生产前期,被丈夫总台阶上打,一个翻滚,没了孩子腿部骨折。一个女子被如此对待,没能掌控自己对生命的质量的婚姻,也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李阳疯狂英语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但是有人慢慢觉察他的疯狂背后,有种暴躁的意味。而后娶外国妻子,生了三个孩子,却家暴妻子。孩子的情绪也跟父亲一样反复无常、暴躁。因为打人是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并通过家庭成员来传递打人。
考试成绩没考好,被老师打,被父母用鞋底,扫把,棍子,鸡毛掸子打。没有形成反社会人格的人实在太少了。
父母一点小事就会撒气、恼火,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尤其下面要是有个小妹或者小弟,就会承受更多的打。长子活成了奴隶式的讨好人格,非但没有感受到爱。家里大人打一个喷嚏都要哆嗦一下,活成了兔子般的胆小。痛骂和打孩子成为了孩子挥之不去的阴影。说孩子,你怎么不去死,你活着真是浪费空气之类的话。
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打,现在都不怎么和他说话,大人不停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后来基本不打孩子。
女孩该打,长子该打,犯错了需要给弟妹买单。
父母修炼自己的情绪,工作繁重能力有限,他们可能被社会压制得内心快崩溃了,面对孩子不幸地成为了施暴者。
大人的不顺心,在同龄人中得不到释放,因为别人有反抗的能力和资本。而家庭成员中没有反抗,只是一味地认同、顺从。
上小学至大学,被母亲扇过耳光,用手臂粗的棍子打过,用竹条打过,掐过、罚跪过 。父母也经常吵架。我现在易怒易暴。
18年江苏一个九岁男孩只因为弄丢妈妈手机被打死。是的只因为丢了一部手机加上没好好写作业,母亲打了他一天。之后男孩死亡。是的,是亲生的妈。
对于父母们:
我陪伴了你就无法工作,我放下工作就无法养活你。放不下工作就放下手,控制不了别人试试控制自己情绪。
对于恋人 暴力打人:
家暴0次和无数次,不分等着 过年么。
对于被暴力对待的人:
求助别人不得,不如自救。如果你曾经被 暴力对待过,快快长大赚钱,离开家,离开那个施暴的人和环境。如果你现在正在被暴力包围着,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成绩是你唯一捍卫自己的武器。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还债讨债无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