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羽(二)
项羽用人方面的得与失
项羽不恰当的“重用”身边的小人。
虽然小人是要远离的,但是选择性的利用小人的一些“特点”,也是对他有帮助的。
陈平曾指出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多不归附项羽,估计除了得不到封爵行赏外,主要还是项羽不善用小人。鸿门宴前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眼见刘邦将为覆灭,暗中通信项羽,以求封赏。虽然曹无伤是典型的小人,但是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内线。但是项羽显然不屑用这等小人,轻易就卖给了刘邦。
项羽的失败,有很大原因,是败在不善用人,以及他在招揽人才方面存在的失误。
比如,韩信本是投在项羽麾下,奈何项羽这厮不识人才啊,不待见韩信,这才让刘邦捡了个漏。刘邦这边,能文能武的,出谋划策的,人才众多。项羽除了范增,是个出谋划策的以外,基本都是武将居多。当然光有武力也是不行的,厉害的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里,项羽就劣了些。
项羽和刘邦两人争夺天下的大大小小无数战争中,尽管项羽几乎每战必胜,但是仅仅输了一仗就彻底失败,其中的原因非常的发人深省。
我认为项羽的失败和三个人有关系,具体来说是项羽失三人而失天下。
有意思的是项羽失去这三个重要人物的方式各有不同,一个是逃走的,一个是放走的,一个是赶走的。
逃走的是刘邦。
是项羽最大的竞争者,在项羽率领大军到达咸阳时,刘邦根本没有反抗项羽的本钱,那个时候项羽携灭秦之威,正是巅峰之时,而刘邦仅仅是沾了项羽的光,在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的时候,刘邦绕道进攻空虚的咸阳,算是捡了个大便宜,在天下人看来咸阳应该是项羽占领,而不是刘邦,项羽和他的谋臣们也觉得刘邦留着是个祸患,于是在鸿门摆下酒宴邀请刘邦参加,实际上是要检验一下刘邦对自己的态度,必要的时候解决掉他以绝后患,但是项羽没想到,在他这里出了问题。当项伯知道了项羽办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时,立刻告诉了张良,而忠诚于刘邦的张良,怎么可能不告诉刘邦这件事呢?所以在鸿门宴时,刘邦表现的相当恭顺,项羽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刘邦逃跑的时候没有派人劫杀,让自己一生最大的敌人从自己的手中成功逃脱,一失足成千古恨,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
放走的是韩信。
韩信在楚汉争霸当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他让完全出于劣势的刘邦成功翻盘,关键是韩信是个有战略思维的将领,他给刘邦有两次献策,一次是刘邦封韩信为大将的时候,韩信为刘邦制订了先取三秦,占据有利态势,再东出争夺天下的战略,夺取三秦后,韩信给刘邦制定“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灭楚战略,两个战略加在一起就是一套完整的打败项羽的大战略,这也就是项羽屡次战胜,却最终失败的原因,因为项羽仅仅是战术上的胜利,在大战略上他一直都在输,就是韩信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本来是跟随项羽的,并且屡次向项羽献策,但是就是得不到项羽的重视,最终怀才不遇的韩信失望至极选择离开,项羽对韩信的离开毫不在意,就是这样项羽轻易放走了自己身边的最为出色的帅才,再一次让刘邦捡了个大便宜。
我分析项羽放走韩信是由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韩信有着“胯下之辱”的经历,这样的人项羽不会喜欢,他认为这样没有血性的人到刘邦那里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另一个是因为韩信所献的策略不符合项羽以霸道治理天下的理念,所以他认为韩信的策略对自己并没有用处。自然韩信走了他也不在意。
赶走的是范增。
范增可以说是项羽身边最智慧,最懂谋略的人。他早就看出刘邦不是善茬,多次告诫项羽不能轻敌,早些清除掉更好。而项羽设鸿门宴本来也是为了除掉刘邦。在鸿门宴中,范增曾多次按时项羽动手,可让最懂人心的张良干扰了项羽的判断。最终使这场本要干掉劲敌的宴席,成了项羽注定失败的宴席。
刘邦这次险些死在范增手里,他想,只要范增在,他就不可能打败项羽。于是暗中派人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慢慢的,项羽开始疏远范增,最终将范增赶走。
范增一走,项羽身边几乎没有拥有战略头脑的人才了。
这也许注定了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