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中考优秀可模仿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2021-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涓涓浅语

记承天寺夜游——王君教学设计【转】

【悟课】

东坡教我教学法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在公开课中上《记承天寺夜游》。

这个作者实在太好了,这个文本也实在太好了!好到你觉得无论如何上,都会唐突了内心的偶像。

而对于苏轼的研究汗牛充栋,对于这个文本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你一扎进去,就出不来。

于是,备课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曾经备出来的课,“厚重”得似乎要在这一节课上,就让学生了解苏轼的全部。

最后帮助了我的,还是苏轼,还是苏轼的文字本身。

我渐渐地读出了味道。苏轼想要传递的人生态度——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课堂态度:

要“为乐”:课堂要带给孩子们快乐,课堂上要和孩子们一起“作乐”。

要有一点儿“闲”。课不能上得太满太急。

要有一点儿“欣然”。课堂的气氛应该是和谐的,师生都要有“欣然”的冲动,而不是被压迫被催促。

要有“盖”味儿——“原来是”,哦,一定要给学生一点儿惊喜。好的语文老师要懂得抖包袱,卖关子。

要如“积水空明”。摒除杂念,灵魂安宁。所以课堂上枝蔓就不要太多,目标就不要太杂。

……

备课备到深处,终于感觉内心也“积水空明”了。于是决定: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课要上得一清如水,做教师要做得明心见性。

于是丢掉了包袱,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做到了反复美读,当堂背诵,咬文嚼字,适当拓展。

总之,课堂上“读”与“析”的分寸,“守”与“拓”的分寸还是还是把握得比较好。基本算是挺“空明”的一堂课吧。

空明之月与空明之人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 赏奇景

【注:本堂课不要学生预习。课文如此之短小,文字也浅,无需预习。】

师:先看一个句子。请自由读几遍。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自由读,教师板书“藻荇”的读音,讲解意思。)

师:猜猜,写的是什么?

生:水草?

生:竹柏?

生:不是。文中有一个“如”字,好像。

师:你很仔细。赞一个!再猜。

【投影展示】

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天空?

生:镜子?

生:哦哦,月光!月光!(一生激动。)

师:确实是月光。

【投影展示】

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再读,马上背诵下来。

(生背。现场抽背。)

师:背熟了,谁来试着讲讲?

(两生尝试翻译,基本正确,但是没有讲出“盖”字的意思。)

师:“盖”没有讲出来。你们会的。比如“一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生:哦哦,我明白了,应该讲成“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

师:好。你喜欢这幅画儿吗?

生:挺神奇的。把月光比喻成空明的积水,特别干净明亮,还特别宁静。

生:很像中国古典的水墨画啊。

师:是!是!比喻月光如水,这并不新奇,新奇的是“空明之水”。这个句子,描绘的可是一幅“名画”,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大大的有名。作者苏轼,出自他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请翻书,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投影展示】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请学生批注和大声朗读。)

第二部分 论奇人

师:千百年来,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亮不同,事实上是因为看月亮的这个人不同。学习这个名篇啊,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话题——

【投影展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 之人

师:请大家先朗读全文,弄清楚《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件什么事儿。

(组织学生朗读。群体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个人读。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读得要慢,音调要稍低,读出宁静和安详。)

师:请一个同学来讲故事。

(生讲。其他学生补充。老师联系“当户理红妆”,突破对“户”的理解有。强调“遂”和“但”的意思。)

师:请再照着大屏幕上的翻译再自己讲给自己听。你觉得比较难的句子,可以做笔记。

【投影展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生读。做笔记。)

师:好了,现在准备工作做好了。可以自由发言了。聊聊咱们的话题:月是空明之月,人是什么之人呢?你可以用一个词语,短语也可以。要咬文嚼字地发表观点才好。

生:人是得意之人。他在自我表扬。我从最后一句中读出来的。

师:你再读读,把这种“得意”表达得充分一些。可能有些同学感受不如你。你教大家一下。

(生读,稍微夸张,挺有感染力。全班学读,很热烈。)

师:你很厉害。有人说这句有点儿自嘲,你同意吗?

生:没有。我觉得苏轼可得意了。特别强调“如吾两人者也”,他夸自己呢,不谦虚。

师:你的发言很让我共鸣。我也觉得这个时刻苏轼真是得意,很可爱的得意。

生:人是自由之人。你看这个苏轼,挺晚了,还起来看月亮,跟朋友散步,一点儿都不拘束,这日子,多么自由啊。

师:我真喜欢你用的这个词语“自由”。如水月光下,两个自由的人。自由,实在是人生的最美好境界之一。

生:我觉得,人是悠闲之人。这是作者对自己的评价。两个朋友,深夜在庭下散步,感觉他们一点儿包袱都没有,非常放松啊。

师:你是这样理解“闲”的,嗯,有道理!如果能够扣紧原文中的字词,咬文嚼字地分析,就更妙了!

生:人是随心所欲之人。大家看故事的时间,都10月份了——

师:农历的10月份,大概是现在的11月了。

生:对,应该挺冷了。苏轼“解衣欲睡”,他都要睡觉了。想睡就睡。突然看到月色入户,他又起来了,他想起就起。然后又想没有人一起看月亮,于是马上去找朋友,想找就找。然后两人就散步。这么晚,这么冷了还散步,我觉得这个人很率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其实你是对“自由”的另外一种更生动的阐释。你的这个句式“想什么就什么”我很欣赏,很有表现力。承天寺的那个晚上,苏轼确实是随心所欲无所挂碍啊。一个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惬意的。

生:我觉得人是欢欣之人。

师:哪个地方你觉得苏轼最欢欣了?

生:欣然起行。欣然。就是开心的样子。

师:直接写,直接表达。还有其他直接表达的吗?

生:“为乐”。他不是失眠,他是做乐,找快乐。

师:很敏锐!还有其他不是直接表达的吗?

生:怀民亦未寝。

师:你重读了“亦未寝”。处理得非常好。你觉得此刻,苏轼在想什么?能否尝试用有点儿文言味儿的句子来表达。

生:怀民者,知音也!

生:果然不出我所料也!

生:最解怀民者,我也!

师:吾也!是这个味儿!是这个味儿!你读出文字背后的潜台词了,真好!还有也写得比较含蓄,但也同样表现出苏轼的欢欣的句子吗?

生:盖竹柏影也!

师:味儿没有读出来。再读!

(生再读。反复指导他读全句,读出三个分句声调的起伏变化,要先轻后重,读出重音,读出抑扬,读出停顿,读出表情。再指导全班学生读。)

师:其实作者也可以这样写——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

月光如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好吗?

生:不好,没有了“盖”,那种惊喜就没有了。

生:直接把“月光”点出来,就一览无余了,句子的情趣就没有了。

师:大家很善于用词,月是空明之月,人是惊喜之人;月是空明之月,人是富有情趣之人。谢谢大家帮助老师理解了。老师也很感慨。我们也是北方人,请问,谁还会在11月份的冬季晚上去看月亮啊,而且发出连声惊叹啊!

(大家都笑,摇头。)

师:是,我们哪有时间看月亮啊,我们天天都在赶,赶着上班,赶着考试,赶着补觉,赶着过日子。看月亮?太奢侈了啊,太浪漫了啊!现代社会的生活不需要浪漫,只需要坚硬的心。是不是?(问一个不太说话的女孩儿)

师:小姑娘,你一直不说话,你怎么看?

生:我,我,我觉得苏轼是一个奇怪的人。

师:因为他半夜三更地起来看月亮?

生:不完全是。就是,课文注释中说,他被贬官了,他还这么高兴,还有心情和朋友们一起看月亮。真奇怪。

师:她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她关注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对,要是是我们,碰到这么大的坎坷,恐怕都愁死了,这个苏轼,真的很奇怪。

生:我觉得,这恰恰就是苏轼的可爱。月是空明之月,人也是空明之人。越赋闲他就越要悠闲。我感觉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悠闲来和现实对抗。

师:哦,这个发言有点儿深刻了。空明之人,我很欣赏这个概括。这个同学提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看看——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儿就被杀头了——

br />第三部分 悟奇情

【投影展示】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

(生读。)

师:你还觉得他奇怪吗?(问刚才说“奇怪”的女孩儿)

生:奇怪,他这么惨,还能这么豁达,奇怪。(众笑)

师:那我们再看——后来苏轼被贬官到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岛不像现在是旅游胜地,那是蛮荒之地。这个惩罚,就只比诛杀九族好一点点。

【投影展示】

*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组织生读)

师:还奇怪吗?

生:看来这个苏轼不管遇到什么苦难,他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他看什么都惊喜,看什么都喜欢。他太乐观了!

师:是啊!苏轼说过很多话,几千年来影响了很多中国人。

【投影展示】

苏轼说:

•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FONT>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选择你喜欢的,马上读,马上背诵,马上琢磨琢磨。

(请学生现场背诵或者朗诵。)

师:还奇怪吗?(继续追问女生)

生:我懂了,不奇怪不奇怪,苏轼跟我们不一样,不管对人还是对事,他都很明白,他很想得开,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过得幸福。他的幸福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他的心很大很大,什么都装得下。

生:他不是奇怪的人,他是奇人!

师:说得漂亮!他是奇人,这个“奇”,就叫“通透”,这就叫“空明”,就是内心世界没有尘埃,明镜一般。

(师板书)

因为人是空明之人

所以月才成为空明之月

师:月光的空明,指月色的澄澈透明。这其实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师板书)

空:了无尘埃

明:明心见性

师:一个空明的人,他就能够摒除杂念,灵魂安宁,他就能认识自我,通达自我,于是在任何时刻他都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苏轼是这样的人,他的朋友张怀民也是这样的人。要想更多地了解,推荐大家读——

【投影展示】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叮嘱生做笔记。)

师:来吧,孩子们,让我们把今天领悟再一次读出来,背诵出来吧。

(在配乐诵读和背诵中下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