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见

杂货铺见 | 守候那间6代人经营了170年的杂货铺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17人  货圈全

“去香港旅游有什么好的推荐?”这样的问题你一定已经听了太多次。

我曾经是这样回答的:

“去看场电影吧。”

“哪有游客千里迢迢到一个城市去看电影的。”你可能感到莫名其妙

是的,很少,所以你身边坐着的都是带着粤语腔调低语的本地人,屏幕上陈浩南说,够姜(够胆),够雷(够义气),够叠马(兄弟多)的时候,一瞬间就能让你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市。

做一周游客,不如当一天本地人,如果你也这么想,咱们今天就去台湾,逛一家杂货店吧。

这就是咱们的目的地——松盛商行。  

门面简单,铁门上只贴了一张红纸写着店名,还被符令遮去一半。

如此不起眼的店,实则经过了五、六代的传承,当瑞峰叔从柜子里扛出一大册资料夹,翻开来竟是一页页清朝年间文件,这家店在西元1847年就已创立,推算店史超过170年

第5代老板李瑞峰,站到门口比划着,现在路上这排房子,则是1935年台中大地震(关刀山大地震)后所建,为长条型街屋,前后两面都临马路。

“以前整条都是亲戚,在阿公时代分家之前,我们大家族很热闹,有做货运的、制面的、碾米的、开布庄的……”

如今黄昏后,这条街上的人车渐渐少了,一栋栋紧邻的透天厝门口,偶有老人和狗走动,当年的繁华已像那叠史料一样仅供遥想。

“我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做到凌晨1、2点,一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过年也没休,持续了20年。”瑞峰叔说起那段打拼岁月,不是抒发艰苦,反而眼睛发亮:“任何工作都会累,但有乐趣,精神就不一样!”

自爸爸的年代起,店里便兼做小型批发,当时镇上杂货店多,他到处送货,也在杂货店谈上了恋爱,太太是当时生意往来的另一间杂货店的女儿。

他有点腼腆地说:“她顾店,每天坐在掌柜前,我就在门外跟她聊天。”约会如果不在店里,就去通霄戏院看电影,“第一次她还带妹妹一起去呢!”

近年他逐渐交棒给30岁出头的大女儿,女儿女婿一起坐镇店里,下班后一起回家,正如同当年的他和太太。只是,太太来不及见到这一幕,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

“那时候我压力很大,内外兼顾,开始学煮饭、照顾小孩。”瑞峰叔没有刻意隐藏情绪,但与其说是哀伤,不如说是一种肩头不能垮下的信念,撑住了这家店,“想念会想啦,但我们毕竟是男人,忧愁也没有用,就是要面对现实。”

他回想那时借着不停工作忘记悲伤,当时才高中的大女儿则“长女如母”,分担了照顾弟妹的工作,成年后成了爸爸的得力助手,她接班老店的新闻,前几年还登上地方的报纸。

看着女儿在店内的身影,他的眼神柔和了,至于传授的生意心法,则不脱“诚信”,“要说得到,做得到。”他重重地说。

当家近40年,他靠着天生敏锐加上经验的累积,练就了做生意的眼光,“我看这个货会涨,噢,真的涨了,我的乐趣就在这里。”他畅谈比如2002年颁布新的《烟酒管理法》与《烟酒税法》造成一波涨价、近三年鱿鱼从一斤100元涨到500多元,他都事先抓到准,“靠的是跟厂商多问多聊,了解收成和市场的变化。”

然而生意面对的不只是货物,而是人,“在商言商,一定要对客户以诚相待。”地方上的生意不似商场厮杀,他温和解释:“知道涨价前先通知客户,让冲击少一点;涨价后若存货够,也要给客户优待。

反过来,答应客户要出货的,就算因为涨价不敷成本,也要把货卖给人家。”更常提醒年轻的女儿“不要跟客人争辩”,“否则就算你有理,到头来也是你输,因为他们不会再来买了。”

20岁时曾发下豪语:“我要做到通霄最大间!”瑞峰叔果真办到了。但老店的人情味没失,好多客人都是从阿公、阿嬷年代就来店里买东西,一班伙计下班后谈天说笑,也看得出一间店的融洽愉快。

原来简单的“人情”两字,不只是熟悉而已,也是一套属于老板融通的道理。

天快黑尽,瑞峰叔退在一旁讲古时,大女儿张罗的声音没断过,她嗓音粗大,吩咐俐落,颇有大姐气势;身材较娇小的小女儿也在店里接班,儿子还在外地读博士,“毕业后应该也可以回来接了。”他不经意吐出这句话。

仿佛所有的远游都是为了回家,全家人与这间店紧密相系的是情感,也是责任。

走到承上启下的位置,60多岁的瑞峰叔站得挺挺的,在老杂货店渐渐熄灯的今日,松盛没有被时代推入黄昏,反而翻个身,飞黄腾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