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体悟岁月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下)④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霜月洞天

二十四、

原文:

略。

译文:

略。

提(点):

1、眼耳鼻舌身意。

2、色声香味触法。

3、心性。

4、天命。

5、仁:父子(主)。

6、义:君臣(主)。

7、礼:宾主(主)。

8、智:贤者(主)。

孟子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通过心性与天命的承载者(圣贤)与佛家正切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妥当的联系在了一起,只为表达两个思想,即是:

1、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并不是一个人的心性,而是天命——天地创生人类之时所给予人类的功能,而在人类独自生活的过程中,还是否依旧拥有这十字的权利完全取决于天命。也即,普通人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所衍生出来的欲望,而无法脱离苦海,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到底什么是天命。

2、仁义礼智(信)是天道所赋予人类的天(日后成为心性)性(甚至说是神性,当一个人完全意义上泯灭了仁义礼智信的时候,人类不仅没有了人性,更没有了天性,此时,即是堕入地狱之时),换句话说,仁义礼智信是天地真正交给人类的东西,让人类保管,让人类贯彻,让人类传承,天地永远不会收回人类的仁义礼智信,只要你还有这颗心,你大可运用自己的仁义礼智信去生活。不用去害怕周遭不讲仁义的人对自己的压迫(真正的君子只有天地会成为他永远学习(“受压迫”的对象));不用去嫉妒那些不讲仁义之人所获得的一切本身属于你的东西(是你的,总有一天会以你喜欢的方式重新回到你的身边,那时的获得定然要比当下的收获更宝贵);不用去管辖那些不讲仁义的人所对人类社会做出的恶劣之事(他们理应归天地所管辖,而你并不是天地)。你只需管好自己的仁义礼智,不被反向之人吞噬了你的这些,你就已经是现下的人生赢家了,因为你拥有成为赢家的真正资本。

二十五、

原文:

略。

译文:

略。

提:

何为善、信、美、大、圣、神。

善:值得喜欢的人(在圣贤的标准之上)。

信:本身具备很多好的德行。

美:德行都充溢于一个人的身上(与信的区别在于,此间的德行是活的)。

大:把美发扬光大的人(活物才能被发扬)。

圣:使得德行更加光大的人。

神:使圣达到深不可测的境界。

简:善→信→美→大→圣→神

孟子的评价:乐正子是善人也是信人。

点1:

孟子给出的善、信、美、大、圣、神的标准,自己可以对号入座,争取一步一步至少能走到美这一步。

点2:

孟子所给出的这六个字其实是一个拥有德行人的成长轨迹,也即拥有德行的人如何在自己的德行之上好好的耕耘,到达一定的目标以及向往最终的目的地而稳步前行。

二十六、

原文:略。

译文:

略。

提(点):

略(因牵涉到儒家、道家、墨家三家之派系整合,故不多言)。

二十七、

原文:略。

译文:

略。

略(牵涉执政理念,与百姓生活、日常并无太多联系)。

二十八、

原文: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

诸侯要以三样东西为宝:土地、百姓、政治。把珠玉财物当做宝贝的,必然会殃及己身。

提:

儒家之三宝:土地、百姓、政治,

道家之三宝(《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爱、节俭、恭让)。

佛家之三宝:佛、法、僧。

点:

今之众人三宝:生命、心性、人格。

今之众人拥有健康的生命、完善的心性、健全的人格之后,因其自身不同的思想、行为等,与儒、释、道三者相合,选择自己的前行方向,分别成为儒家弟子、道家弟子、佛门弟子。

二十九、

原文:

略。

译文:

略。

提:

一言以蔽之(因孟子没有直接挑明盆成括是因为恃才傲物还是出师未捷造成身死,所以只能如此):不管学什么东西,都不是以自己主观意愿为中心开始的,而是以客观发展为唯一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存在意义的,当这个人在客观发展面前成为了无关紧要的人的时候,其存在意义就会逐步下降;当他成为了阻碍事态变迁的人的时候,存在意义几乎降到30%以下,此时,其所行事的标准若还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主,那么,他的存在意义甚至会被剥夺生命权。

点:

盛世时,顺世而行是每个人的出路;乱(迷)世时,顺己而行是每个人的命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