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作者的节制性与严谨性
此文出自与简书某文章下个别读者口舌之争,而后由此思考。细想之下,更觉作为一个创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行文的节制性和严谨性。
先且听我简单复盘一下这场争论。
某篇文章大体表达了每天坚持一件小事能对人产生巨大改变这一观点。且不说新意,就光这个论点是无可厚非的。我也认同。然而作者在文中写到一个工程师,每天开始写1000+字,一个月写了一篇5万字的自传,于是乎只用了一个月便有了文采。
我表达了我的观点。简书的各位大多都是会码字的创作者,扪心自问,文采这个捉摸不定的品质,岂是简简单单从零开始写5万字便可有之的?
我便明言表述,传播正能量是好事,但为了这个论点写一个明显不成立的故事绝非一件好事。不能因为你表达一个正面的观点,就可以用一个逻辑上不严谨的论据。这一点可以参考司法严明的国家的司法程序:非法取证,哪怕是真实的证据,也不能用作司法诉讼。非法取证,即为无效证据。这才是严谨性。或许这么说过于上纲上线,但我表达之意,大体如此。
然而,评论中有个别人开始对我发起攻击:
“你用这种心态面对这篇文章,劝你离开简书”
“你不适合碎片式阅读”
“盯着这5万字的事,你写再多也没长进”
“你自己没写过,怎么知道的不可能”
诸如此类的观点朝我砸来。更有甚者,拿泰森锻炼肌肉这种与文采性质天然之别的事来做比喻。
我并非不能接受批评,但是有些事表面看来微不足道,而深究之下出思考。这便是思想的伟大之处。
所以,我想针对文章作者和上述观点评论者分开两部分阐述,进而思考一个创作者的节制性和严谨性。
首先针对文章作者。
我从小读书写字,小学便已经开始拿稿费了。大学时期,混迹于各大文学性质的社团,也组织过社团刊物出版和文学类征文事宜。拿过很多征文比赛的名次。那时候论坛博客兴起,我也一直担任校论坛文学板块的版主。
说这些不是想表达我有多厉害,而是想告诉作者,我从小写文码字,经历了这么些年,也时常感叹自己水平有限,文采缺乏。尤其是见了简书上人外有人,更感叹自己的愚钝。这些经历也让我明白,文采这件事,绝非写个几万字就可以获得。
作为一个创作者,只有大量的阅读输入,才能有文采斐然的输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作者如此写一个不负责任的故事,让外人觉得写文章原来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这难道不是误人子弟?难道不是对那些认真打磨文章的创作者的亵渎吗?
为了传达一个坚持便有收获的观点,便用明显不成立的故事作为论点。这是一种不严谨的表现。为了有故事可写而不顾行文之严谨,这是不尊重写作这件事。自古文人皆有风骨,风骨便是操守,便是严谨。
其次,针对那几个道貌岸然的评论者。
因为我对文中逻辑不成立的论点的质疑,便让我离开简书,便断定我不会有长进,这又是何种的强盗逻辑?
他们不约而同抱有同一个观点,那便是只要表达的是正能量,就可以忽略其支撑论点的错误性。说白了,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这和“我也是为了你好”一样,是一种道德绑架。
这种结果导向的惯性思维真是人性一大劣根,也是对事物不加辨别,武断包容的麻木不仁。这个社会正因为太多没有辩证性的迁就和包容,才让各个角落充斥着不成文的恶习。
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不仁者,换了行头,活在当今,便是这种人的升级版。
回到最初的思考,论一个创作者的节制性和严谨性。
作为一个创作者,理应明白,写作这件事的特殊性。它不像肌肉锻炼一样只要练就会有。你的思想你的输出不是单纯靠练出来的。你必须有大量阅读的输入,对万事万物的敏感的思考,然后再加以练习,最后才有丰富的输出。
我们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年少轻狂,总想着如何更多的表达,洋洋洒洒的表达。这是一种自我炫耀式的写作,想的是如何做加法。
大家都经历过这一段时期,觉得自己文能赛子健,诗能灭太白。等你有了阅读量有了沉淀以后,越写越懂天高地厚,越写越懂得斟酌和打磨。这便是知道了如何做减法。这便是节制和严谨。
所谓节制性,是知道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和炫耀欲,知道写作的真谛是思考和有意义的表达。
所谓严谨性,是明白写文章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明白事理之严密,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以谬盖真。
此为一个创作者的节制性与严谨性之思考,望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