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绘本阅读与赏析读书

孩子的完美敏感期,父母应该知道的这些事

2017-05-15  本文已影响18人  晨光微晓

完美期的小孩,真纠结

好友女儿五岁的时候到我家来玩, 之前给她和儿子备的小刮画本,赶紧献宝一样拿出来,让两个孩子玩,俩孩子跑到房间里,把我们大人排除在外,我们大人们倒是难得清闲在外面喝茶聊天偷着乐。

但是没过一会儿,朋友五岁的可爱小妞嘟着小嘴走了出来找妈妈,先是窝在妈妈怀里,继而,满脸不情愿、纠结。

我还在奇怪,“没听到俩小家伙在房间里闹别扭”时,小妞的小脸已经开始因为委屈和伤心开始变得粉红,继而小嘴一瘪,开始哭了起来,梨花带雨,哭的好不伤心,却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好友开始把她搂在怀里,可是小姑娘似乎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慰,嫩声嫩气地吆喝一声“不要!不好看了!”只听“啪!”的一声,原来是刮画本被她摔倒了地上。

好友转过头,对我做了个特别无奈的表情。——我瞬间明白,原来,小妞的完美敏感期到了。

只能任由她反反复复地好了哭了两三次,直到把自己的情绪流淌个干干净净。才又看她撕掉不满意的那张画,又进屋和儿子一起进行新一轮的创作去了。——真心佩服好友的耐心和陪伴,完美期的小孩,真的是让家长们无比的抓狂。

“完美”很可怕吗?

完美敏感期的小孩子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父母们不妨来看一看这本书,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吧。

《小兔皮皮的完美画像》作者:(美)琳达·瑞文·劳丁/著 (英)克莱尔·弗莱彻/绘 范晓星/译

一看到标题里面的“完美”,估计经历过或者正经历孩子“完美”敏感期的家长,心头就会一揪。那么完美敏感期怎么来的呢?先看看故事吧。

乔乔和心爱的绒毛兔皮皮住在巴黎的拉菲特大街9号。乔乔非常喜欢皮皮,不管去哪儿都带着它。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女孩的特征,喜欢毛绒玩具,喜欢到哪儿都带着。

不过,这对小伙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大客厅飘窗前的软椅上,你搂着我,我贴着你。

客厅里挂着许多油画肖像,有乔乔妈妈的画像,还有外婆和外公的画像。

当然,还有家里三个可爱的女孩——乔乔和两个姐姐的画像。就连她们家的狗狗小卷毛都有自己的肖像画呢。

这段文字和图画来的波澜不惊,就如同孩子的完美敏感期之前的日子,乔乔有自己温暖的家,有爱她的父母,还有成长的示范者姐姐们。当然还有自己的小宠物。

或许看完这一段就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天天抱着、拿着、拖着或者抱着自己的某个毛绒玩具了。这种完全的依恋、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接下来,就出现了这样的叙述:

有一天,乔乔发现了一件伤脑筋的事,家里竟然没有皮皮的画像!

“我们一定要找一位画家给你画像,”乔乔说,“画一幅与众不同的画像,就跟你一样特别!”

看,如同孩子的敏感期,不知不觉之中就到来了。但这种到来又似乎顺风顺水,自然而然。因为乔乔和所有同龄小朋友一样,她开始能够更加细致的观察,并且看到不同,有了自己对“完美”的判断。这实在是成长中的一大步。

接下来,小乔乔开始带小兔子去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去找全巴黎最好的画家们画画。都遇到了谁呢?绘本中只是对画家的外貌和创作出来的小兔子画像进行了描述,没有提到姓名。

到这儿,不妨再回去看看环衬就不难发现,原来,这本书中还顺便插播了绘画科普,这部分是我和孩子可以一起学习的。

Tips:

毕加索—那个爱穿水手服、有个性的怪老头!毕加索生活在法国,但他是最有影响力的西班牙艺术家。作为立体主义大师,他的画风非常富有创造性。他不满足于模仿生活中的真实物象,而是去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技巧之中。所以你可以理解,如果毕加索真要为小兔子皮皮画一幅画像,为什么会有三只耳朵、两个鼻子了吧?说不定还会有错开的眼睛和被几何形状分割的身体呢!

(毕加索的名作《梦》)

(毕加索《坐在红色沙发上的女子》)

“胡子像自行车把手那样宽”的达利。爱幻想的达利先生是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总像奇怪的梦境,又真实又扭曲。最有名的应该是《记忆的永恒》,你看那几只软绵绵、仿佛正在熔化的时钟,就明白为什么绘者会把达利笔下的皮皮画成那样了。

(达利《记忆的永恒》)

(达利《偏执狂的相貌》)

正当乔乔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达利的作品时,她又遇见了像诗人一样的夏加尔。夏加尔是俄国的犹太人,被称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之外的牧歌画家。他的画总像一支田园牧歌或一首朦胧的诗。他爱故乡的一切,经常用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来表现他所钟爱的风景、动物,并让爱人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所以呢,如果夏加尔让画中的小兔子“在天空飞”,那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啦!

(马克·夏加尔《生日》)

【《生日》是夏加尔最典型的作品。画上描绘他在结婚前一次与贝拉相会的情景。那天夏加尔生日,贝拉拿着鲜 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 画家的爱情心境。有人说他的画幻想出奇,他说:“很多人说我的画是幻想的,这是不对的。其实,我的绘画是写 实的。只是我以空间第四维导入我的心理空间而已。而且那也不是空想……我的内心世界,一切都是现实的,恐怕 比我们目睹的世界还现实。”】

(马克·夏加尔的《我与村庄》)

这样的奇遇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乔乔和皮皮又遇见了一位和善但是同样想象力爆棚的老先生—马蒂斯!马蒂斯因为酷爱原始的色彩,所以被当时的画坛称为“野兽派”。听听他是怎么夸皮皮的:“真是一位绚丽多彩的淑女呀—像气球一样蓝,像蔷薇一样粉,像樱桃萝卜一样红!”原来色彩在他眼中,不仅鲜艳,更有欢快的情绪,甚至有芳香的气味!想看看马蒂斯笔下“绚丽多彩的淑女”到底是什么样的吗?绘者已经巧妙地把马蒂斯的代表作《戴帽子的女人》画在了他的画架边上。是不是用色相当大胆?

(马蒂斯《开着的窗户》)

(马蒂斯《舞蹈》)

马蒂斯一生都在做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就像在书中提到的:艺术,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

我们怎么对待敏感期

遇到这四位著名的画家大咖,乔乔应该觉得满意了吧?

但是——

乔乔挥手与四位大画家告别

乔乔叹了一口气。她原来盼望皮皮能拥有一幅画像,把它可爱的地方都画出来:在她伤心的时候,静静地听她说话、软软的灰耳朵;在她想事情的时候,一周一周的小甜心鼻头;还有紧紧地搂着她的柔软的胳膊。

她多想让皮皮拥有一张完美的画像啊。

看,完美敏感期的小孩,有他/她自己认为的一套完美的概念。她才不管你是不是大咖,是不是权威——那是属于她/他内心的世界。我们谁有知道,她会怎样认定这样的完美呢?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有陪伴和静待花开。

看,最后花真的会如约绽放:

突然,悄悄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她画了一幅完美的画像!这幅画是如此与众不同,就跟皮皮一样特别。

皮皮也是这么想的。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我们似乎看到了完美敏感期结束的馈赠:成长和对独特的认同。

当然,我们遭遇的完美敏感期的小孩,完全不是这样的画风。

有可能某样东西不符合他/她的审美,她/他会竭嘶底里地哭、闹,如果她/他在意的东西完整性遭到了破坏,他甚至会偏执地要求恢复原样,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这一时期有可能持续的不是一个绘本故事这么完美,而是有可能从2-5岁这个年龄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学学乔乔那没有出现的父母吧(是的,虽然他们没有出现,但是从乔乔可以去选择画家,以及到最后自由地选择自己创作来看,乔乔的父母对她寻求完美的这个阶段,采取的是适当放手的做法。)

而最终,完美敏感期的意义在于: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

后环衬的小兔皮皮画像展

当我们忍不住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知道要好,怎么这么应付了事的时候,你是否反思过,有没有在她/他的完美敏感期,用粗暴的语言,不理解的态度以及强迫的行为等,阻碍、或者伤害了她/他呢?

文/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