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型职业与我的经历
我是一个没有很确切理想的人,唯一确定的,是希望拥有一份自律而不是他律型的职业。往常的几份工作,在我“挑剔”的本性中认为多是对生命无意义的消耗。我没有很好的学历和出身,偏偏还生有一副反叛的性格。时间长了,本能的对这种无前途无钱途还不舒适的工作感到排斥。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因为上班要打卡,迟到会扣钱,更糟糕的可能还会遭到上司的责骂,注意不是批评,是责骂。由于这个原因,哪怕冬天再冷,我也会在上班路上将所消耗的时间压到最低点时,强行从被窝爬起来。我询问过公司经常压着迟到线打卡的同事,大多也是这个原因。
为了那份自律型的职业,两年前我就尝试过新媒体,全因这是无经济投入的创业方式。正好在大学里读了一些书,谈不上文笔好劣(写公众号哪需要文笔呀),至少能写点东西。在看过很多水平一般的人也混的风生水起时,天真的觉得我也可以,便抱着极大的信心,去迎接那个理想中的光明未来。
你知道的,新媒体创业在无粉丝的情况下是绝不可能有经济回报的,而粉丝的积聚需要文章的曝光,需要花心思去推广。除了像今日头条与简书这样自带曝光的平台,我哪里还知道其他渠道呀。
不过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相信通过我的坚持会摸索出应对的办法。靠这样的方式写了一段时间,今日头条最高一篇的阅读量成功破万,简书上每篇的阅读量也有几百,但成功转换公众号的粉丝只有七八个。
知道光靠“写”这样的方式很难行通,虽然在“写”这件事上我也未必做的多好,但我做新媒体这件事的初衷还是希望能解决工作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树洞。
距离开通账号已经接近一个月,那时的我自然会意识到是时候花点功夫去进行廉价的推广了。像知乎这样的问答网站,有很多积聚粉丝的诀窍,看过之后,都是些理论成立但很难实行的方法。比如说扫码送礼物、加一百个500人群进行分享、加满5000好友利用朋友圈等等。这些我并不是没有做过,为了得到一些小礼物我也扫过码,大多数时候转头也就取消关注了,群内分享打开率更是难以想象的低,还要冒着被嫌弃和“踢出去”的风险,至于加5000好友这件事情,就更要问自己一句,“凭什么别人要加你”了。
像这些分享秘诀的文章末尾大多会贴一张二维码,扫过后才发现这其实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知道了这些办法行不通后,我试过在校园内一个宿舍一个宿舍的贴码推销,
除了遭到同学们的摔门送客,最终被保安劝离。我也尝试过与校方沟通,试图做一个校内咨询类的公号,但始终没有得到允许。
这些办法通通失败后,我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但还在坚持“日更”或“两日一更”的产出,经常看到某位关注的作者的文章获得了大V的转载,阅读量飙升。这无疑让我有了坚持的动力,也有了新的方向。
我试着投些稿件,但你知道,要保证文章质量的高产谈何容易。我知道接受投稿的知名媒体少则又少,更多的大V更希望采用“互推”的方式,这条路还未走几乎已成绝路。
单枪匹马做新媒体的都知道,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成,到发布少则三小时,多则一天的时间,中断是难免的,一天的中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成为放弃的苗头。
大概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共写了六万多字,积攒了八十几个粉丝,看不到希望,也就因此而放弃了。有很多小有名气的公众号声称自己是从零粉丝单凭发文“火”起来的,最初我深信不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觉得我也可以。
这段经历并非无可取之处,在我后来的求职中,它有效填补了我简历的空白。我将厚厚的一沓作品附加在简历中,我能看的出来,面试官因这些作品而对我刮目相看,我几乎收到了我所投递公司的全部录用通知,最终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报社记者。
入职的前三个月可能是我近几年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工作忙到整月无休,除公司安排的硬性报道外,我和我亲爱的同事还做了想做的专题。但好景不长,很快,公司上层在发展方向和主编任用上出现了分歧,紧接着出现了办公室政治,迎接我们的便是“站队”。我亲眼看着我的同事被主编排挤,想方设法地找碴开除,也是从那时起,我有了辞职的打算。
再后来,我们更换了主编,新来的主编带着他自己的团队,我们主要配合他们完成他们不愿做的那些繁琐的工作。再之后,我的同事纷纷跳槽,我也跟着离开。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我很开心有这一年的经历,或者说见识更准确一些。
担任记者的前三个月,算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体会自律型职业。当时的我从不觉得加班辛苦,临睡时还会期待第二天的工作。我清楚的记得,那段时间,闹钟响起时正好是我眼睛睁开时,但这样的幸福,也只持续了短短的三个月。
幸运的是,在我准备离职的当口,我的朋友庄有开家店的打算,恰好我没有继续上班的想法。我对任何未曾有过的经历都充满好奇,自然抱着热情接纳的态度,那也算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做,光想想就觉得很“燃”,
觉得人生充满了意义。根本想不到等待我的是半年的“噩梦”。
这算是我又一份自律型职业,想起一句很俗的“鸡汤”——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当时的我确实有这样的感受。
只是再强大的公司也经受不起合伙人之间互玩的心术。我与庄各占一半的股份,在经营问题上我们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庄不知从何时开始后悔此事的投入。更过分的是,在开业初,庄就有将店铺转让的想法。
梦想可以将我叫醒,但我的梦想叫不醒庄,我甘愿为了梦想迟点回家,但梦想无法使庄甘愿。就这样,我被庄“拖垮”,直到梦想也救不了我。你知道的,我说的不是这两件小事。
勉勉强强经营了半年,店铺倒闭了。我又一次面临失业,在家里无事可做,捡起新媒体这碗“嗖饭”,怀着一丝侥幸的运气,又在试图获取你的关注了。
虽然我清楚这是无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