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给修行者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47人  李宗奇

1.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我实不爱引用一些“网文”或“流行”的标,话语,我习惯自己写。但有时无意看见了,看见了或也便是“有缘”?可能便记下,记下可也没当回事儿,但在好多年之后或许回想起来,回想起当初记下的话或仍能品读出一丝涵义也说不定,这不我也是得到了引用网文之时刻,初不想见的,但觉用这也恰当,好似就说的是‘一定规律’似的;这‘规律’,有数的,譬如:“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是这规律,譬如:“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有这规律,譬如:“夏天热,冬天冷”......有这规律等等,等等。这些看似‘常识’的东西,可在几千年前,甚至更远以前或也是“未知”,只不过当时的人,当时的人或将其总结成为了趋近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规律’之‘常识’了。这种‘总结’很了不起;人类的进步,一点一滴的也全靠的这种集“观察力”,“智慧力”,“敏感力”等为一身的‘总结’之力了。人类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根本不过是:看谁总结的对,总结的好,并会总结;谁会总结,我们便就听谁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外乎就是如此这样的。往前说,书上的“圣人”其本质均不过是:‘总结之大师’,他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人生当中的,社会活动进程当中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农耕的......等等等等。他们通过自己的‘总结’,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及生产,甚至政治,军事等活动当中,使领导者及老百姓们得到或感受到了实际的“优惠”及“好处”......或者甚至是被另外一些有经验的社会活动者所感同身受和认同之后,于是这些会‘总结’的人大抵上是可以称之为:“伟”、“圣”的了。

可是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之进步,能够被‘总结’的空白似乎“越来越少”,有,但是对于知识丰富以及历史相对悠久的古国来说,确实已经不多了。有些前辈的“伟”和“圣”致其一生均在寻求己所处时代的“空白”以用自己的智和慧成就总结出该‘规律’之第一人,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在干这个事儿,故从“想出名”的角度来说,是否该怪己生不逢时呢?或许,很多有想法的人都颇具这种观感?我不知道,但对于我来说,实在哪都无所谓的。故我引那颇具“传奇色彩”之“网文”而发即是:“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初看此句,觉故弄玄虚不伦不类,或与那些“流行语”,“标语”等同出一辙?没在意,甚有些轻蔑。但近日细想,想想这所谓:“三重”觉他说的对。他说的对,是这么回事儿了。

2.

他说的这所谓:“三重境界”,我觉便指的人‘打破自我认知,及二元论的三重阶段’。“山”,“水”你也完全可以想象成诸如“美”,“丑”;诸如“善”,“恶”,“好”,“坏”,“顺”,“逆”......等等。我罢他们统统称之为:“二元论之套子”,当然有人不觉的他们是“套子”,有人还会觉的我是“恶”......等等这都不重要(见《何谓套子|论二元论我以为对人身的迫害》),重要的是或许觉我是“恶”的人还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境界?或还会有感慨、嗟叹产生?我不知道。但我既不反对任何人之发言,亦不支持任何人之发言......所谓“发言”,只是发言;没有涟漪,没有情绪,即:“无无善,亦无无恶”,超脱“无善”与“无恶”之“中立”之境界,亦连“中”都无有。即:既不左也不右也不中。能做成这样,时时刻刻都做成这样,那我觉即是很了不起了。中国人,可能颇爱抬杠?您若问:不左,不右,不中;那不就是“傻子”吗?“弱智”,“植物人”?我说:不是。我说:不左,不右,不中的人是最不傻,最不弱智,最不植物......的人,但是,他亦不否认己是弱智,傻子,及植物人......既不承认,亦不否认;您说什么都行因下一瞬他即不记得了......

3.

这,是我认为的“大聪明”,“大智慧”,以及“大修行”了。当然,这本人亦不会承认己是什么所谓:“大聪明”,“大智慧”,甚至所谓“大修行”的了。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什么:“大聪明”,“大智慧”,以及“大修行”......等等;那我觉他可能还不够聪明,不够智慧,以及可能还不再修行了罢?我不知道,因我觉己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因我觉一切均是‘现成的’我不需要知道甚么我亦不需要不知道甚么我亦不需要需要我亦不需要不需要讲真的我觉我什么都有了。当然我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觉太“形而上”了?我不知道,但就像我说的:“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脚印可深可浅或许就没了但人或快或慢或跌或闯却总是在前进的”。----《给修行者》 李宗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