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漆钢

重庆市书协主席漆钢访谈

黄俊俭:2017年2月24日,你在重庆市书协召开的四届三次主席团会议上,对该年度的协会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坚持书法教育为龙头、学术研究为重点、展览创作为中心,实现全面同步提升”,至今一年多来,效果如何?

漆钢:书法家协会的作用和性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出人才,出作品,提高全市书法创作总体水平是根本任务。而要实现出人才,出作品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展览创作的推动,但书法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协会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需有一些即时的、近期的目标,同时也更应有一些长远的打算。而书法事业要发展,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利人莫大于教”,教育无疑是关键、是根本,书法的未来主要在于教育;又由于协会有了这个书法家的“家”字,说明他不是一般普通的书法爱好者的组织,要成就一名合格书法家,除了解决书法本身的技巧、技法等最起码的要求外,注重综合文化素养,注重学术品味,充分探究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精神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而方向远远比努力更为重要。正由于这个原因,重庆市书协一直以来提出“坚持书法教育为龙头、学术研究为重点、展览创作为中心”的工作目标。但由于重庆历史上并非一个书法大市和一个书法强市,他的社会氛围和广大市民对书法的接纳程度远不如一些文化发达省份。在书法界内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重展览创作,轻学术研究的现象。举一个例子,我市一个区县书协在开展书法培训时,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些国学方面的课程,但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而之前单纯的创作培训则完全不是这个结果。究其原因,是很多作者即时的功利考虑得较多,而较少长远性目标。正是由于这种现状,我们在主席团会议上提出教育、学术研究、展览创作实现全面同步提升的工作目标,其目的也是希望在上一届刘庆渝主席带领书协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各方面的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学术研究、展览创作的发展较为平衡。从2017年取得的成效与成绩来看,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全国第八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中的入展人数计50余人次,反映出我市创作人才的数量较过去有一定提升;在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中的评选中,我市有6篇学术论文入选(共75篇)。除北京13篇,浙江、上海、江苏分别8篇外,重庆以6篇排名第五位。这个数据也反映出我市作者学术、艺术并重的较好风气。另外,在第33届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高野山书法大赛中,我市11人获奖,居于全国之首。应该说,这些成绩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黄俊俭:重庆市书协在大展前,都要组织看稿会,逐一对作品进行点评,找出作品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的方向,受到了作者的欢迎。你觉得看稿会主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有些地方的看稿会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漆钢: 我由于长期在协会驻会,自然非常关注各省市书法的情况。记得曾有一些书法大省或者书法强市的朋友很自豪地说,他们所在的省市书协从不担心全国展览的投稿人数,即使不作任何展前动员,自然也会有众多的作者自觉投稿参赛。而反观我市作者,如不在展览前组织看稿会并加以发动,投稿人数则很不理想。因此,多年来,我们在大展前组织看稿点评会就成了一个常态。其目的既是针对大展精心备稿,同时也是借助这种形式来激发更多作者的创作潜力和学习兴趣。就其结果来看,这对于一些新作者解决技术方面和增强对书法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作用的。当然,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人对全国性展览及当代书坛重技的现状并不了然甚至提出严厉批评,其实,我们真应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一现象,首先,与古人比较,我们应该知道,古代大多数书法家其“主业”并非只是书法,他们往往是诗文大家或推动历史进程的政治、文化巨人,其作品背后的人文价值往往比作品本身更精彩和更丰满,而书法只是读书人都必备的公共才能而已。我们对古代书法家的崇敬之情除他们书法本身达到的高度外,也一定不会排除他们书法以外的各种因素的综合评价。而当代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从整体来看尚且不能和前人相比,更遑论一个人数并不庞大,特别是投稿参赛者还是以年轻人占相当比例的一个群体。因此,在这个无奈的背景下,重技应该是现目前必然的阶段性选择,而评判书法中的内涵、内质、格局、境界这些东西那是每个书家终其一身的课题,毕竟众多的作者都还在路上,尚处在一种前进的过程中。而技法之类的东西则是入眼即知,是可以比较的,也是相对有高下之分的,否则,我们拿什么在全国性展览中来进行比较?至于你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我想正如巴金先生在《随想录》中说的那样:“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师并不是高明的大夫。”所以作为组织工作者,我们又该清醒地认识到,书法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全局考虑其根本,对于广大的书法研习者特别是众多的年轻的书法爱好者,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只重技术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协会有责任有义务来加以引导和带动其长远发展。在促进临帖、创作的同时,我们强调用功比成名重要,艺术方向的选择比用功重要,自省比赞扬重要;提倡多读书、提倡精神境界的提升、提倡作人的格局也是我们在点评会上经常强调的内容。当然,这也是我本人更要加以努力的方向。

黄俊俭:你们换届时,按书体及工作性质设立了13个专业委员会,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设置后有实质性的哪些作用?另外,重庆有38个区县,目前发展及开展工作情况如何?

漆钢:关于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深化市文联改革方案精神,建立规范有序的决策和论证机制,完善评审、创作、研究和发展职能;二是主要考虑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一直坚信,协会作为群体性社团组织,就应该充分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谋发展才是一个应该有的正常状态。因此,市书协在三届理事会的基础上,首先对协会专业委员会进行了较大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除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专委会委员外,在原则上保留上届名单的同时,本着体现代表性、区域性和个人工作热情与工作需要,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充分酝酿,再经主席团会议反复讨论后,对原有专业委员会进行重大调整。调整后的重庆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委员会除艺术指导委员会由主席团成员组成外,下设:学术委员会、篆书委员会、隶书委员会、楷书委员会、行书委员会、草书委员会、篆刻委员会、硬笔委员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志愿服务委员会、老书家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外交流、新闻传媒共13个委员会,总计174人。为使专委会更好发挥组织、团结、服务、引领作用,本次委员会调整和委员遴选,秉持以下原则:坚持德艺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强化专业性,注重业绩、书家公认原则;坚持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岗位需要和职责;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中选优,适当考虑区域平衡及年轻作者的选取;树立面向基层的导向,扶植基层人才;坚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集体决策,做到程序科学、民主、严谨,杜绝个人操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席团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13个专业委员会根据自身特点,大多数委员会皆能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有效提升了协会的影响力。比如,教育委员会承办的龙乡墨韵•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高峰论坛暨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系列活动,陶行知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帅乡•汉丰湖杯” 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学术委员会积极组织论文作者参加全国书学讨论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承办的楷书委员小品书法展;草书委员会承办的“翰逸神飞”重庆市书协草书委员首届书法作品展;隶书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第四届隶书展重庆作者看稿会;行书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第二届行书展重庆作者看稿会;篆书委员会承办的全国六零印象篆书提名展;隶书、篆书、篆刻委员会承办的“重庆市隶书、篆书、篆刻作品展”;志愿服务委员会承办的“书法名家惠民赠送书法作品活动”;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重庆学员作品汇报展”等。

另外,对于区县工作,为了协调发展,加强区县联系,形成合力推动全市书法的整体发展,明确、规范工作方式,协会采取不定期地通过召开区县书协工作会议来明确工作任务。同时,明确要求各区县书协一是要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全力推动本区域书法艺术的发展;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意识;三要花大力气抓创作,出人才,出精品为目的,因地制宜地从书法教育、培训、展览各方面开展书法系列活动,为了照顾到协调发展,协会分片区举办看稿活动,对于区县自主规划的工作,市书协在活动中也全力予以支持。当然,限于条件,有的区县发展势头较好,有的也并不如人意,区县总体发展还有若干盲点,这尚需时间来加以改进。

黄俊俭:2018年,重庆市书协举办了和将要举办哪些活动?你对今后几年重庆市书协的工作有何设想?

漆钢: 2018年,刚好过去半年了,按照主席团制定的年度规划,除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各类活动以外,目前还举办了这样一些活动:一是共圆中国梦—重庆市百名书家“颂”城口书法作品邀请展;二是九凤天杯•重庆市首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三是首届重庆市书法小品展;四是印象•武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现场决赛系列活动;五是与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共同主办全国六零印象篆书提名展;六是与周永健书法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首届周永健书法艺术奖书法作品展”。另外,还邀请了毛国典,庄天明等名家来渝举行讲座。下半年还将完成“潮涌两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庆市首届群众书法大赛作品展,重庆市第二届临帖书法展等相关活动的实施。同时,还将启动重庆市首届隶书书法作品展,“巴渝风”重庆市第四届青年书法家作品提名展的各项工作。对于今后几年重庆市书协的工作,主要还是以活动为导向,有活动才有活力,只有举办活动才能吸引和发现人才.通过活动以点带面,充分调动专业委会和各区县书协作用,繁荣创作,开展健康批评,树立正确导向,推动书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着力实施“四个一批”书法人才发展计划,也就是要着力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培养一批骨干人才,推出一批青年才俊,扶持一批基层作者,把建立金字塔型的书家梯队,打造一支重道德、富学养、讲传承的书家队伍作为目标来着手开展一些工作。协会主席团将带领并依靠全体会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多层次、多方面根据自身优势开展活动,尽可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促进重庆书法事业的更大发展。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漆钢:也衷心感谢《书法导报》一直以来对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