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文学》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245人  方好亦奇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大概也会有一千种解法:或悼明亡之殇,或批判清朝之腐朽统治,或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之束缚,或彰明中国哲学之精神……鲁迅在评论《红楼梦》时,也曾谈道:“单就命意,就有很多种:经学学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这恰恰体现了经典所具有的无限阐释性,也再次由衷地向曹公致敬。至于曹公本人亦是在开篇写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难道曹公真的是感慨无人可解其中之味吗?在我看来,“谁解其中味”是曹公苦于不能将心中百态滋味详尽道出的自慨,这恰恰体现了其味之杂,之深,之几,之隐。

近日讲读《红楼梦》,也生出几许滋味,有困惑,有意外,亦有反思。

首先说一说困惑。作为一部宏大叙事的长篇世情小说,《红楼梦》内容过于庞杂繁复。对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三难:第一难,难在沉下心来通读完;第二难,难在理清思绪读通畅;第三难,难在读有所思见深意。

对于前两难,我能做到的只有尽力推荐,将《红楼梦》描述渲染地精彩一点儿,再精彩一点儿,以燃起同学们的兴趣来。寒假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我利用一个小时介绍了小说的前五回,并希望学生们能利用寒假时间好好品读一番。

开学来询问情况,本没抱太多期望,可还是有些失望。不过也还有一丝欣慰,上完课后发现不少学生买来《红楼梦》在读,也在不断交流感受。

至于第三难,开学来也读了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以及上课提问情况,加之开篇所论《红楼梦》含蕴丰富,主题几隐,教材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承载有限,我最终决定将教学设计导向现实,立足当下,落实到学生自身上来。启发学生们从人物故事的辩证分析及环境的感知中谈自己的受用之处。

遵循这样的原则,我在设计问题时也格外注意情景投射,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并把话语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就文中的描写,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点让我感到意外而欣慰。

第一,大胆质疑。

先说林黛玉,由于选文第一段既言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学生就有疑问了:既然如此,黛玉为什么当着众人面云三岁所遇癞头和尚警戒之言,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立马就有学生说此处乃曹公之败笔。

但立马就有学生说此处乃曹公之伏笔,黛玉此番既出家门,既见众外姓之人,既已流了许多眼泪,安得善终保全?

此外,也可看出黛玉真实而不善伪装的一面。

第二,辩证思考。

先说王熙凤,一开始大家的分析一股脑都是说她怎么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等不好,再我不断的询问还有什么补充后,终于有同学答到王熙凤还是个细致周到又能干的人。还有学生说王熙凤是个戏精,是戏精本精,虽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对她并不厌恶反感。

至于宝玉,则就意见不一了。有学生喜欢,有学生特别喜欢,有学生则不喜欢。原因各异,我也不作否定,认真听每个人的分析,也纠正一些偏执的认识。至于对宝玉的评价,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我又补充宝玉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某些持批判态度的同学自觉转为认可或称赞。让我意外的是依然有同学在认可宝玉身上所具有的先进理念及超前意识的同时,依然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宝玉所谓的超脱和看破是真的看破了吗?既然看破红尘为什么还是要逃避?再如宝玉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如果贾家没落他该如何立足?基于此类评论,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们谈发生在自己身上自由与束缚的矛盾,谈青春期的任性叛逆与思想精神上的反叛的区别,谈为什么来上学,为什么要读书及如何把握选择自己的人生等与学生当下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

最后,谈谈本课教学的反思。

一、课堂参与度不高

第一课时——走进红楼梦及第二课时——放映87版《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视频,两个班都是全员全过程专心致志。至于后面几课时讲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时,学生上课明显不积极。这样的情况平日里在十班上课表现最为突出,也是我长期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我想这也是十班语文成绩一直赶不上八班的重要原因。平日里,我过分倚重于对话式教学,然而对于性格内敛,语言表达能力略有不足的同学,经常是全程沉默。日后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二、仅对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归纳,引导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借鉴,却忽略了小说鉴赏方法如对人物形象分析及环境描写作用的指导总结。这一点,在课时作业及本单元后两篇小说中会重点补充强调。

三、预设大于生成。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过多,尤其是视频放映及问答对话环节,思路跳跃,内容重复交叉,情景生成的教学打乱了事先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灵活多变,能够打破预设的壁垒,避免将自己的思路及思考凌驾于学生的思路及思考之上。

如上,是我对必修三第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愿接下来的教学,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壁垒,营建有趣味、有内涵,有弹性的高效课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