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关之力
2017-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浔阳逸人
读程维《海昏:王的自述》中开篇关于圣人的描述,“圣人身高九尺六寸,是巍巍大丈夫,力气大得可以把国门卸下来举在手上......”,觉得有些牵强,经上网查询,才知此出处是《吕氏春秋·慎大》“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说文解字》对“关”的解释很明白具体:“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在两扇门中间用一根木头横过来抵上,就可以关上大门。这根横木就叫“关”。我们今天说“关”门,古人却不说“关”,而是“闭”门。为什么说“闭”不说“关”呢?原来从先秦到汉代,“关”一直是表示实物的词,不作动词用。历史上曾经有“举关”、“斩关”和“枕关”诸说,这里的“关”,便都是门闩。那么孔子“举国门之关”则是举起门闩,这能有多大力气呢?《淮南子·主术训》中写作“孔子力招城门之关”,招通翘也,招关即翘关。《文选.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拚射壶博。” 李周翰 注:“翘、扛皆举也。关,门关也。”后用作武试科目名。《新唐书·选举志上》:“ 长安 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垜……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所谓“翘关”,即要求武士单手握门栓的一端,用力把门栓平端起来。国门之关就是诸侯国都城门的大门栓。诸侯的国都城门一般都有四、五丈阔;如果用拱把粗的木头做栓,也有几十斤重。就是说,用一只手握住门栓的一端,把四、五丈长的木栓挺举起来。这需要很大的力量,说明孔子确是个举重的大力士。但程维的理解是把国门卸下来举在手上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