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六一”趣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e2f49d10f2690b47.jpg)
【文 / YangSiR说事-2024.06.01. 周六,杭州,多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先,谨以我个人的名义,祝所有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以前,我是很少写这一类跟节目有关的“应景文”的。但“儿童节”是个例外。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更重要的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对于“未来”,对于“希望”,我们常常都会怀着一种对那一份未知美好的憧憬,亏欠不得。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
而为了庆祝小朋友们的节日,学校从前些天就开始为孩子们准备“惊喜”了。昨天是周五,从中午开始,各种围绕“六一”的庆祝活动,让七、八年级的孩子们开心不已。“跳蚤市场”、学校开设的书法、音乐、茶道、艺术插花、心理健康……等各社团的汇报演出等,有模有样的隆重推出。就连九年级,在距离中考不到一个月的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都特意给孩子们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观看一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电影……
应该说,这个“六一”,从形式上看还是很充实的。
回首我们曾经的六一,留存在记忆中的,只有那抹不出的“快乐时光”。虽然那个时候物质比较差,但我们所能拥有的“快乐”,倒也似乎并不比现在的孩子少。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个年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没有现在这么“卷”。至少有一点,我们“懂得怎么玩”。而现在的孩子,大多 “连玩都不会”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孩子的快乐,戴着很多“快乐形式”的枷锁,充满了太多的无可奈何。
而说到我们的童年,倒是让我想到了方清平的一则单口相声。大意是说,在我们幼年的那个时代,每到六一,“大街上的老太太就不够用”。因为在六一这天,老师们大抵会发动孩子上街做“好事”。而孩子们最乐意做的“好事”,便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只要路边一出现老太太,立马就有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将其扶到马路对面去”……“老太太望着马路对面自己的家,楞是整整一天回不去”。当然,这个说法肯定有艺术的成份在里面,但“扶老太太过马路”确实是我们小时候过六一节时的传统节目。
而说到“六一节”,倒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老家一位远房的侄子,杨六一。此人倒并不是什么大人物,相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看不起农民兄弟的意思。而其名的产生,跟明代开国皇帝朱重八,甚至其祖辈、父辈的朱五五、朱六六等,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之所以叫“杨六一”,其名的纪念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杨六一的降生,其实是那处特殊年代的“产物”。在杨六一出生之前,他前面已经有了三个姐姐。对“儿子”有着强烈执念的六一一家,非得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六一妈在“六一儿童节”这天顺利的生下了他。但在那个时候,某项国策执行得比较严格,像六一这一类的“计划外生育”的小孩子的降世,那可是需要被罚很大一笔钱的。六一当然也不例外。
可就算这样,六一一家照样很开心。因为对他们家来说,“男孩”远比钱财更重要。好不容易生下了这么一个男孩,就算被罚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尔后由六一的爷爷、那个家族里最有话语权的老人一锤定音:孩子的大名,就叫“杨六一”!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
扯远就扯远了吧!如此这般的“忆苦思甜”,也算是为今年这个“六一节”送上的一个不一样的“礼物”,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