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真理是主观的
克尔凯郭尔给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命题:真理即主观,主观即实在。
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笛卡尔一直到康德,西方近代哲学里的主体一般都是一个置身事外、安安静静的旁观者。甚至在笛卡尔那里,这个静观者并不必然有肉身。但是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有所不同,那是一个行动者。
行动者不能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而要有意识地参与生活。然而世界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随时要准备冒一定的风险,也随时要为自己负责任。很多人都想逃避责任或者规避风险,其中常见的方式就是寻找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意味着让其他具有权威的人来指导如何解决问题。
但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人们恰恰是在自己的选择当中将自己塑造出来的。“一个人若能真正地独自立于这个世界,只是听从自己良心的忠告,那么他就是一个英雄”,而在信仰问题上恰好体现出了这种个体性。正如克尔凯郭尔说的“信仰即是这样一种悖论,个体性比普遍性为高”“将人类一切生活统为一体的是激情,而信仰就是激情”。
克尔凯郭尔出版《恐惧与颤栗》之前,克尔凯郭尔出版了另一本书《非此即彼》(Either/Or)。这个标题就是为了直接反对当时欧洲大陆盛行的黑格尔哲学。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始终包含了正题—反题—合题三个环节。其中合题就是要把正题以及反题的内容包含在其中,所以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就是“既此又彼”(both, and)。但是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中不存在“既此又彼”,每个人都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人们的选择最终构成了他们自己的人生。
对克尔凯郭尔来说,个人必须要知道“我”如何选择,在选择中,自我的存在才真切地体现。“生活中首要的事情,就是赢得自我,获得自我”,这个“我”并不是某个宏大而抽象精神的一部分,而是承担责任的活生生的主体。总有一些事情必须由“我”来承担,也只有“我”才是爱、恨、焦虑、恐惧、绝望等情感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