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五三)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2024-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火帝养生

【原文】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原文解释】气逆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了。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个厥气是浊气,浊气就是阴气,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横膈以下,不应该往上走,情志上面也会影响到让浊气往上走,当浊气往上走,越过横膈膜以上,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浊气充满经脉,冲上头顶就会晕厥,神志不清。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所以,一个人情志不稳定,常常动怒,情绪变化很大,再加上也不知道去避暑,也不知道避寒,造成寒暑过度,身体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对于“喜,怒”等情绪不加以节制,对于“寒,暑”等气候不善于调适,就会有生命危险。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气过盛,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阳气;阳气过盛,也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阴气。这就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概念,在中医上运用就是: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的观念。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天一定会得到温病的话,一定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冬天伤于寒。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就不会有温病。你在热带的地方得了温病,并不是说你在热带得了温病,而是因为冬天的时候伤了寒症。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一定有病因,才会有发病的果。夏天会有泄利的现象,那是因为春天伤于风。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如果是夏天伤于暑,暑是很热的,到了秋天就会出现疟疾。因为暑热会造成人的身体上的津液亏损。肺是喜润恶燥,肺里面的的津液很多,就好象天上的云一样,水气很重。当津液伤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就会出现疟疾的现象。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伤于湿,冬天就出现咳嗽。秋天应该是比较干燥的,你在干燥的季节伤于湿,所以,在冬天就会出现咳嗽的现象。

所以,春天有问题,是因为冬天,夏天有问题是因为春天,秋天有问题是因为夏天,冬天有问题是因为秋天,这就是讲的病的源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