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现在与过去】:
近段时间,哈尔滨旅游火了,人们从天南海北远赴哈尔滨游玩,看冰雪大世界,吃铁锅炖大鹅,哈尔滨也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拿出了各种压箱底的好货。
连带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也排起了长龙,那段黑暗的历史,原来只存在于教科书上的文字,突然一下有了实体,变得无比鲜活而深刻。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没办法亲身前往哈尔滨,刚巧看到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老师,用十年精心雕琢,以东北三省为背景,撰写的《伪满洲国》,从1932年到1945年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真实又悲惨的岁月】:
作者的笔力深厚,描写故事情节真实,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感拉满,我瞬间觉得自己仿佛穿越了,灵魂附着在每一个主角身上,体验每一种不同的苦难,书只有70万字,可那时候人们的痛苦却好像怎么写都写不完。
我一会是那个因为帮人写了一副贴在门上的字,被当了汉奸的同学举报给日本人,而锒铛入狱的教书先生……
一会是亲眼看见全家人被日本兵屠杀,只剩下自己侥幸生还,被拾粪老头捡回家的可怜孤儿……
一会是瘦弱干瘪的跑堂小二,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还被日本人打伤了手,只能截肢……
一会是打家劫舍、却盗亦有道,最后走上参军抗日道路的土匪路霸……
这些故事,我哪怕只是转述,都会不自觉握紧了拳头。
我记得之前学习清末民初历史的时候,冰冷而直接的都是数字,而在这本《伪满洲国》里,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个没名没姓的小人物,他们用尽了全力得活着,皇帝离他们很远,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很近;幸福的生活很远,苦难的日子很近;希望和美好很远,而压抑和绝望却近在咫尺。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伪满洲国》的故事,作者并没有歌颂苦难,她在描述故事的时候,总会给读者留下一点人性的光。
比如,那个教书先生王亭业对妻子的不离不弃,比如当铺老板对做鞋的脾气不好的老奶奶温柔以待,比如拯救并收养了孤儿杨浩的穷苦老爷爷,等等,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珍珠闪耀着光芒,而正因为这些琐碎而细节的人性光辉,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太过难受,却像坐在一辆通往过去四季的列车:
既有春天的花开满树,是孩子们清澈无邪的笑容;也有夏天的热烈滚烫,是人们悍不畏死,奔赴在第一线打鬼子的光辉事迹;是还有秋天的果实累累,是人们难得的收获的季节,是一家人对月祭拜的温馨时光;更有冬天的寒冰如铁,那是被屠杀的人们绝望的哀嚎。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被牢记、被铭记,被深深刻在我们民族的DNA里,那是我们的来处,是我们的先辈的血与泪,也是我们总有一天需要讨回来的债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