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很重要,见识很重要/读《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很出名,但是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吴晓波写《激荡三十年》是在和哈弗商学院的教授、学生讨论中国公司成长之路时蹦出来的想法。
之前在《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本书里,吴晓波说自己对照欧美和亚洲列国的经验,意识到房地产将是一个长期的行情,于是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掷于房产。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激荡三十年》非常的成功,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至于90年代末投入中国的房地产,现在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令我感慨的是,我在和周围人的聊天中,断然不会想到要写一部中国公司成长之路的书。而吴晓波和哈弗商学院的教授的座谈却是,“我们的讨论以中国公司为主题,却又不时地穿梭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和印度等不同国家和制度空间里,在对比中互为参照,在论证中相与辩驳。”当然,我没有吴晓波老师的文笔和博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连这样的想法的火星都不曾有过。
至于说房地产,在90年代末的时候,西安的房地产市场是几万块钱—套房。可是有几个人能像吴晓波老师一样对欧美和亚洲列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所了解和研究,我想寥寥无几。
所以即使那些家境富裕的人,他们未必会孤注一掷的投身房地产,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对房地产的未来无法预知,所以他们或者不曾想,或者因为未知而不敢。
所以说,一个人的格局离不开自己周围圈子的格局,一个人的远见很多时候来源于自己的见识。
格局很重要,见识很重要。
那么如何提升格局,增加见识?
读好书,见牛人。
吴晓波说自己的大学四年基本是在图书馆读过的,他一排一排的将图书馆的书通读下去,从一楼读到阁楼。这不禁让我想起来村上春树说的写作的第一步骤就是让书穿过身体,复旦图书馆里的书无疑为吴晓波后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穷查理宝典》里面,芒格说沃伦·巴菲特的生活就是,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读书是最快捷方便的增长个人见识的方法,而见牛人则是思想碰撞不断提升格局的肥沃土壤。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条件不允许,让我先穿过书里的世界去看看。
如果有机会,多读书,多见牛人,多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提升格局,增长见识,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劲儿去登上你自己的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