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典籍

心入歧路则易生恶——中国字的逸趣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7人  2万元理财日记

当今学生多不晓字。为什么?

从小我们就学习中国字,拼音、部首、组词、造句、概括段落大意……几乎就是学习文字中的全部过程。以为自己已经认识了常用的全部中国字,可是语文考试中,却发现有些字词,虽然认得,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例如“五风十雨”、例如“冬温夏清”,如果你说,这简单,都是与天气季节相关,那证明你和我一样,被民国时期之后的新文字教育误导了。

当时的部分文人们认为繁体汉字难认、难写,提议用拉丁字母拼音,加入到文字教育中,鲁迅就曾质疑这种方式教授的文字,可能会成为不合实用,也没有前途的文字。

文字,三坟五典的根本,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让我们与古代先哲的思维相通,但是新文字教育则偏重于白话文,即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忽略了生活中的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出不同的意思,这种无规律的出口即成的文字,与古书典籍中几千年传承的文字相比,它们的含义天差地别,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五风十雨”、“冬温夏清”,一个是风调雨顺之意,一个是孝顺父母之意,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完全不同。

因此有人感叹,当今学生,多不晓字。这是说学子们不知道中国字的渊源、内涵,不是说学生们不认识字。

例如:“厌”,繁体字为“厭”,‘厂’是一崖石洞穴之中,有一块甘美的肉,旁边蹲着一只犬,联想一下,这只狗狗吃了肉,会是怎样的感觉?当然是吃得饱饱的满足感。

因此,‘学而不厌’,不是告诫学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厌倦之心,而是学习知识没有满足的時候,形容学子的好学精神。

“贫”,繁体字为“貧”,我们都知道古代最早的货币是‘贝’,它代表着钱,一分钱都要分开,掰成两分钱使用,可见钱少得可怜,无财谓之贫,因此‘贫’与‘穷’是有区别的,一个是钱少,一个是处境窘困。

“恶”,繁体字为“惡”,‘亞’的本义,是丑,如同扭曲之物的丑恶之形,也有物之岐者曰‘亞’的释义,在古人眼中,当一个人的心被扭曲,入了歧路,则易生恶。

最后再举一例:“悲”,‘非’是两人相背之象,放在‘心’上,即形容与自己心愿相违背,心之所非,故而生悲。

古书典籍的书面文字,与生活语言文字相隔较远,但是它的况味,却能够超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几千年之后,我们仍然能够品味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青涩暗恋,“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的历经沧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