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最需干什么?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儒生闲谈

 群居动物都有一个根本特征:分工。人类社会尤其如此。任何人群中,由于分工,必然会有一个被称为“领导”的团体。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小组,莫不如此。

那么,这些被称为“领导”的人们,他们要干什么?我们看看曾国藩是如何做的吧。

曾国藩认为,如果你被称为“领导”或被推到“领导”的位置,那么,你就要做一件最最核心的工作:人才。而要保证各方面人才归附你,就必须做好两个具体工作:向上举荐和做好保障。在曾国藩看来,领导其实就是领着人把事情做成做好,而要想成大事成好事,仅靠少数人肯定不行,所以,领导的核心工作就是发现、招致各方面人才,然后通过各方面人才去把大事好事做成。发现并招致人才之后,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一个真正的领导就要集中力量做好两个具体事:其一是一有机会,就大力向上举荐他们,让这些人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其二就是尽力提高这些人的各方面待遇,以便让他们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一生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做领导的。这里举他写给九弟曾国荃的两封家信以窥管豹。

其一,写于咸丰八年(1858年)四月初九,其时曾国荃帅湘军将士围攻吉安,而曾国藩因父丧守孝在湘乡老家。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当常以求才为急,其阘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

此时的曾国荃已是湘军的高级将领,一则因为曾国藩在朝廷的声望,二则因为曾国荃本人的努力,他在湘军中威望日隆,曾国藩对于九弟也是寄以厚望,于就是把自己在朝廷中长期打拼的经验写信教给弟弟,以期弟弟以后有更大发展。这字里行间都在告诉弟弟:作为领导一定要有靠人才成事为人才着想的气魄,只有这样,优秀的人才才会跟随你,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这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的领导才是真领导。当然,古今中外的多少英才,那个不是选择这样的领导去跟随的?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那是最讲究“良禽择木而栖”思想的。

其二,写于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这封信和上封信相较,说的更具体深入。

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花钱,是以人心不附。仙屏在营,弟须优保之,借此以汲引人才。余未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至今以为大愧大憾之事。仙屏无论在京在外,皆当有所表见,成章鉴是上等好武官,亦宜优保。

这段话先是检讨自己以前的失误之处。曾国藩因母丧归乡之后,清廷起用他办理军务以讨伐太平天国,开始时,曾国藩因为太珍视自己朝廷中二品大员的声誉,对于那些慕其名而归附他的人,一是向上级推荐时慎之又慎,二是对归附自己这些人的各方面待遇太过苛求,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后来好多人都最愿意再跟随他作战。有鉴于此,他要求弟弟曾国荃一定要优先向上面举荐“仙屏”,因为楞以借此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靠曾国荃。紧接着曾国藩再次检讨自己在李次青使用上的失误,李次青在曾国藩刚办军务之时就投靠曾国藩,随后又屡立战功,但因为曾国藩没有及时、大力地向上举荐,以至于李次青长期处于中下级职位,对于李次青个人和湘军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他要求弟弟曾国荃对于仙屏这个全才,无论他是在京在外,都要及时把向上级引荐,而对于军事才能突出的成章鉴,曾国藩也要求弟弟优先保举,不成遗憾。

生于清朝的曾国藩,虽然有四个弟弟,但他深知,要成大事,仅有这几个弟弟是根本不行的,因此,他终生把人才经营做为自己的核心工作并成就斐然,据说,在咸丰、同治年间,整个清廷的一品大员,全国也就200多位,而这其中,经曾国藩向上举荐并成为一品大员的竟多达47位!而二品、三品这些省部级干部更是数不胜数,这也难怪清廷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为了防止“尾大不掉”现象发生,虽然命令曾国藩把湘军给裁撤了,但对于曾国藩本人、家人,却一直褒扬有加没出半点攻讦之语,毕竟,曾国藩为清廷招致了如左宗棠、胡林惭色、李鸿章等等一大批风去人物,清廷如果攻讦曾国藩,那不就是攻讦整个天下英才么?

培养人才、重用人才,这才是领导真正该干的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