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任3不好看?
前一段时间跟风去看了前任。
看完后,我的心情是像他这样的:
为什么前任3不好看?但还有两个地方我比较喜欢。
第一个就是女主和林梓对视了一下(不地道地说一句,看那眼神,在那一瞬我脑海里面闪过的念头是,难道她俩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发现早已渐渐失去了自己,而现在在男主身边的女子不是别人,而是像曾经那么勇敢的自己的女孩。(但编剧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片尾林佳并没有找回自己而是找了一个爱自己自己却不爱男人在一起?这个稍后再具体说)
第二个喜欢的点是,林梓和男主在街道那一场戏,林梓发现只是因为自己像女主,男主才会和自己在一起,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只是一个替代品。男主持续沉默,她走到巷口前的犹豫,转过巷口压抑许久爆发的痛哭,都挺打动人心的。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喜欢不上来。想了想原因,中肯地说吧,这部电影的设定是有笑点有泪点的,但仅是设定而已。
片中“金句”层出不穷,随便挑一句似乎都可以此为题联系自己恋爱经历或所闻写出几至少百字的命题作文来。但“金句”并不是为剧情服务的,相反,主次颠倒,感觉更像是剧情围绕“金句”堆砌的,加上诸多实在不敢苟同的内涵。光鲜亮丽的衣裳下是失血干瘪的躯干,这美感,恕我欣赏不来。想起之前去南京旅游还特意去电影院看的一场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更烂,标准的无什么内涵的PPT+MV。
说回《前任3》,快到结尾时,为履行当初说若分手自己会做的事,女主明知道自己过敏,吃芒果差点致死,男主扮成至尊宝,在街上不断的呼喊"林佳,我爱你"。无论他们怎么样地声泪俱下,自我伤害,欲罢不能,作为平时看电影泪腺还算发达的观众,我的确无感。
有这样的执行力,为什么可以以这样的行为去祭奠他们曾经的爱情,以此作为分手的形式,而早前不去执行他们曾经相爱相守的诺言?
还有男女主种种作的行为,编剧,你确定男女主人设是创业几年的男性与支持鼓励男友创业几年的女性?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派克给出的爱的定义,很有参考价值: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完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而不是像电影中这么……幼稚。
一直很喜欢梁祝的传说,但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梁祝,注定只能成为绝唱,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的一种抗争,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要想相守,只能死去,一对化作双飞鸟,一对化作丛中蝶。
但放在现在的21世纪,如若一对情侣这样殉情,我应不会欣赏和感动。在现在的大环境,无论男女,皆可自力更生,争取经济、 人格独立,追寻自己想要的。
现在说说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片尾林佳并没有找回自己而是找了一个爱自己自己却不爱男人在一起?凭什么女主最后的结局是与温柔体贴却其貌不扬、最重要的是和一个爱自己自己却不爱的这样的人设一起还生儿育女?最后一幕是女主在公园抱着孩子若有所思,而男主和自己欣赏并爱慕自己的95后在公司重遇会心一笑。
以我身边这极小的样本数据来看,男性看完大多感动甚至痛哭流涕,女性看完大多无感甚至不爽。的确,电影着实不讨女性观众的心呐,君不见连迪士尼漫威都出品越来越多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里面的女主坚强自立,勇敢聪颖,甚至强大(并非国内电视剧所谓“大女主”的形象)。现在的女性,实在已不是过去只求嫁个人带个娃就这样一辈子的女性了,她们既不唯唯诺诺,也并非唯我独尊,和恋人平等互相尊重,且有自己的社会价值。
片中处处显示其落后的价值观,失恋要旅个游,和好就送个包,生病怕黑然后就和另一个男的吻上了,明明心里还爱着男主(女人啊,你的名字不是叫脆弱,女性的“柔”不是这样理解的吧),等等等等。也许单单拍摄其一片段没什么,但片中全部合着堆在一起,实在脱不了一个俗字。
记得开头郑恺那对分手,剧情大概是女的在电话里说了一句赔我的青春,郑恺挂电话后说了一句,我的不是青春?
作为女性,我却十分赞成郑说的话。
关于女人的什么保质期什么青春很宝贵的观念,和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并无什么差别,都是社会束缚。
“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不能因为肚子有点墨水,就要被认为失德。保质期?总不能没有合适的,还需在“黄金几年”勉强拉个人结个婚,幸福不是完成任务似的有个家然后生个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是么。
随着经历增多、见识渐广,气质渐渐沉淀,女性难道不是和男性一样更有魅力?不闻“剩男”却闻“剩女”,这对女性怎不是一副枷锁?
片中多次渲染女性只有“黄金几年”,女主不应该也用一点时间去忘记,找回自己,重新遇见爱情吗?而不是找救生圈结婚生子,对谁都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