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随笔散文

老屋夏事(2)

2023-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春之原野

夏天的乡村,除了蝉鸣显得有些喧闹,其他的都是安静的。

邻家的狗躲在阴凉处,吐着舌头,看样子像是在喘着粗气;母亲饲养的几只鸡,在园子边的树林间啄食。

门前的村道上,看不到行人;从台子上望出去,天空一片明朗,少许白云显得有些慵懒;树林郁郁葱葱,树树皆夏色;四野里一片葱绿,那是成片的黄豆作物。

看到这一切,我想起来了杜甫的诗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遗憾的是,我所在的乡村,没有清江环绕,而“长夏”“事事幽”倒是与身边的这一切蛮应景的。

父亲一早将他和母亲的衣服洗了。本来家里有洗衣机可以使用,可父母嫌衣服少,用起来既费电又费水,所以一直没有用洗衣机。

父亲一直闲不住,他说,能动就要动,洗洗衣服也是活动活动筋骨。

我说就在家里用自来水清洗衣服吧。母亲说:“自来水清不干净,还是到堰塘里,水开阔,摆得干净。”

“摆衣服”,是家乡的方言语,即清洗衣服之意。母亲说要到南边的一个堰塘里去“摆衣服”,我决定随母亲去看看。

本来,台子前面是有一弯堰塘的。以前,这里是清水满塘;可近些年来,堰塘时不时地干涸。今年,堰塘又没有水,母亲索性在里面种上了一些玉米。要想在堰塘里洗衣物,就要另辟异处了。

村南头,一户乡亲把他门前闲置的原砖窑空地充分利用了起来,请来了挖土机平整土地,即平整了大面积的空地,种上了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也挖了一个堰塘,低浅处种上了稻谷,深水处养了鱼。

这样,这口堰塘,就成了村里乡亲们“摆衣服”的绝佳处。

走在村道上,母亲边跟我讲述这一切,边夸赞这户乡亲的能干、勤劳,讲述他家里的大变化,并告诉我:在现在的农村,只要动脑筋、勤快,总会有钱赚。

来到堰塘,正好碰上了自家姓的一个叔子也在这里“摆衣服”。寒喧得知,他老伴手骨折还没好,他担起了烧饭洗衣的担子,也是嫌自来水清洗不干净,选择堰塘清洗。

看来,有可以用的天然资源,乡亲们还是愿意选择用天然资源的。想想也是。天然的自然水质,没有污染,水面又开阔,清洗衣服起来自然是顺畅的。况且,还节约了自来水,节约了一笔水费,何乐而不为呢?

几千年来,农村洗衣洗物不一直都是在自然界的水里面清洗么?想想小时候,我们不都是在门口堰塘里用竹篮淘猪菜、清洗红薯萝卜么?

母亲从竹篮里把几件衣服倒出来,放在埠口木板上,拿出棒槌,一件件地清洗,一件件地捶打。将衣服甩到水里漂洗,折叠成形状,用棒槌捶打,再甩到水里漂洗,再折叠再捶打......看上去,母亲做得很轻盈,很自然!

看到母亲“摆衣服”的场景,我既心疼母亲,也有一种愧疚感。

母亲已是81岁的老人了,本应是要我们照护着,可她还要替我们照护着我们86岁的老父亲。虽然兄姐们时常回来,可毕竟不是天天住在家里,平常的一日三餐和父亲的一些小病小疾,都是由母亲承担着。

母亲总是怕麻烦我们。说起这些,母亲总是说,“我现在还能动,就要动,你们不要担心,等有一天我弄不动了,你们再来弄。”

经历过去年12月的那场“阳”经历,母亲的身体与以前相比,差了许多。

我远在外地,无暇顾及父母;唯有心愿,愿岁月慢些,让父母老得慢些!

母亲“摆衣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