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你的文化自觉
我们都有过或见过这样经历,听某某艺人演艺专场,比如德云社封箱演出,会一直等到最后郭德纲出场,及时徒弟讲的很好也会等师傅的表演,这是一个艺人金刚钻。那么多说评书的人,除了单田芳等老艺术家,到最后我们能记得的也屈指可数,这是一个艺人的瓷器活。
行走江湖,安身立命,我们要下苦工夫练就真本领,如果我们指望一个需要严防死守的东西来挣钱,那到最后也不会有安全感。真正的高端手艺是这样,没有秘密,明明白白地把秘诀写成书别人学了也拿不住,手把手教都教不会。
像这样的硬功夫,至少有三个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一个是天赋;一个是刻意练习;最后一个,就是文化自觉。
Cultrual Awareness,借用费孝通先生发明的名次,被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不是品味,品味是你自己的东西;而文化自觉,是你知道别人都喜欢什么东西。
品味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而文化自觉能允许你从事一门创造性的事业。这需要一个人持续修炼才能达到的功夫。
文化自觉有哪些用处呢?
第一,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提取原型",比如你要招聘一名程序猿,原型就是你理想中程序猿的样子。当你和足够多的程序猿合作,见过优秀的、不优秀的程序猿,参与过成功的失败的项目之后,你就进入了模式识别的第二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是"范例",当一个应聘者和你聊过之后,你觉得他特别像你认识的一个优秀的程序猿,并且他确实可行。那个你认识的程序猿,就是"范例"。当你认识、知道、积累的范例越来越多,你的识别能力就越强、识别速度就越快,你会越来越依赖范例识别。这可能就是职业HR练就火眼金睛的背后逻辑。
普通的消费者去一家鲜花店,可能会觉得这家店卖贵了;成功的创业者可能会就此发现互联网销售、降低成本的好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模式识别带来的巨大差距。
文化自觉的第二个用处,是给你发挥创造力积累资源。所谓创造,就是"想法的连接",把一个领域的元素借鉴到新的领域去,就是创造。人们的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资源,当你拥有了文化自觉,就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更高的敏感度。
举个例子,你去餐馆吃饭,吃晚饭回家再问你餐馆的椅子是什么样,你一般都不会记得,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种是餐馆的椅子和你家的很像;另外一种就是餐馆的椅子特别与众不同。
熟悉得特别熟悉,意外得非常意外,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那应该怎样修炼自己的文化自觉呢?
答案就是20%原则,为了建立和保持文化自觉,你必须每天用20%的醒着的时间吸收自己领域的东西。作家每天都用四个小时读别人写的东西;厨师每天要花四个小时研究新的菜品;设计师、音乐家、画家……一切需要创造的工作,都需要醒着的20%的时间来吸收。
所以,下一步就看我们自己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