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增多――请别再纷纷指责父母了
文/展清平
2019年4月17日,一段男孩跳桥自杀的新闻在网上流传,紧接着,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评说,纷纷指责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这无异于在几乎要崩溃的父母们心上撒盐。
你们只知道指责问题所在,难道看不到视频里的那位母亲是怎样的后悔不迭和捶胸顿足吗?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高等群居动物。尽管几千年的文明已经令人类分解成了许多个体――家庭。然后又由无数家庭组成村镇和居委会,乃至镇、县、市、省、国。但终极的属性依然是群居。
而多数教育也是集中在学校进行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无法脱离学校。
都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但贯穿我们每个人成长阶段的依然是学校里的众多老师。
去年,因为安徽的一个高中男孩被教导主任当众扇耳光,后来男孩自杀的新闻刷屏,引发过一轮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喧嚣了一阵子之后,依然未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毕竟自杀事件是许多个偶然凑在一起的。
而在上海17岁少年跳桥自杀的新闻之后,我还沉浸在痛心里没能缓过来,却又在我身边,在我所居住的五线小城里,同时发生了两起血淋淋的自杀事件!
两个同一学校的,初二的孩子,在同一时间,凌晨六点左右,在各自居住的楼顶,纵身跃下身亡。
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增多――请别再纷纷指责父母了看到这则通报后,我一直心痛难耐。此刻打字的同时,我的手指是颤抖的 ,我的心在滴血!
不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这样的大话了,单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的精力!从十月怀胎到从幼儿园直至小学阶段,数年间每日的迎来送往,十几年的衣食住行的照顾,顷刻间灰飞烟灭!父母的这种痛谁能体会?
小城因为这件事在炸锅。
但能否从此,可否在学校里设置必须的抗挫折训练教育课程?
据我所知,虽然现在学校里也设置心理疏导老师,但多数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记得我家儿子初二的时候,有段时间抑郁,我要求他的心理老师帮助疏导,但那老师只带他进一次心理教室听听音乐,然后老师肤浅问了几句话,了事。
幸亏我积极寻找心理疏导知识,自学,历时两年,才帮助儿子走出了那一段他特别愤怒,又特别难过的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摊上及时警醒的父母。
观察我居住的小城,我发现,官方心理咨询学会,因为人手不够,所需要做的工作太多,甚至无从着手。
因为,我们的社会对心理教育这块还未达到足够的重视。更有众多的家长根本就不懂得心理教育。
最后,我希望读者也能了解一下,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心理老师或家长让孩子能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2.心理老师让孩子能认知挫折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
同时多给孩子讲述名人遭遇许多次失败和挫折,最终成功的故事。或者让孩子多读名人传记。
3.令孩子了解自己可能遭遇到的挫折。
4.教导孩子积极寻求解决挫折的方法。
(1)教师应该跟孩子说明挫折是什麼?且提醒学生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即使是你身边那些看起来都很快乐的人。
(3)随机抽选几张公布答案,并请当事人现身说法。
(4)分别整理出遭遇挫折最多与最少的人,教师应特别注意被同学预测挫折最多的人,进行追踪辅导。 能认知挫折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
5·集体教育中,让孩子写出从小到大,自己遇到过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并与同学分享。
6.活动四:利用学习单「绊脚石清单」排列出自己的挫折种类,并分享。 作业单能检视自己的挫折 。
7.同学分享自己的挫折清单并分享解决方式。
8.老师和学生讨论有效的挫折解决途径,寻求解决的方法。
9.介绍学生为自己找一首生命的主题曲,激励自己。
10.总结学习单――绊脚石清单 列出你曾遇过的挫折或是可能会遇到的挫折 挫折描述 我可能需要他人的 协助(请勾选) 例如:同学都不喜欢我,甚至嘲笑我、欺负我,我觉得非常沮丧。
整个课程应着重在于引发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思考,教师应妥善引导学生如何从挫折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此,人生才不是一连串的苦悲和沮丧交织,而是充满不同挑战的精采人生。
最后,我仅希望这篇方法能迅速传播出去。
作者简介:展秀娟,笔名展清平。江苏邳州人。中国林业作协会员。,邳州市心理咨询师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佛山文艺》、《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等纸媒。已出版长篇小说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