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民的神话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XSpectrumX
一个普通选民所具备的经济、政治知识不足以支撑他选出一个正确的经济决策。人在某些阶段可能是无知的,有些知识不足,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家开始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变得更理性,这样在民主选举投票的时候不能投出正确的结果吗?《理性选民的神话》里对这个问题有个比较经典的解答:其实越理性越不会去参与,因为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人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这让人变得较理性,做事会权衡利弊,计算成本收益比,也就不会参与政治了。
首先,一个复杂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涉及到对外贸易部分,一个普通人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要弄懂复杂的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具备经济、法律、国际政治等各种各样的知识。要完全弄懂这些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再看收益,一个理性的人会意识到,全国选举的时候可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张选票,而自己的一票左右结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收益极低。
支持民主的人提出了一种理论,为民主做最后的辩护---聚合的奇迹。假如99%的选民对这个政策都是无知的,只有1%的精英认真研究了这个政策,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最终投出的政策也是比较科学的。因为99%的选民对政策完全不了解,那么只要基数够大,一定会出现一个对等的结果形成僵局。这时,懂政策的那1%精英就是左右这个政策的最核心的因素,所以民主是有效的,能选出正确的决策。
政治的逻辑和经济的逻辑是不同的,政治是分敌友的,对朋友可以多开放一些产业,对敌人就要尽量收敛,政治的目标是遏制竞争对手,而不受经济学家寻求的共赢。外交辞令的双方互利共赢只是面子工程,真正的国家战略都是有假想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