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汉字活解《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2·3】——德治与法制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202人  教育参悟人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通“导”,指治理。齐:作动词,指整齐,制约。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就容易逃避责任,钻法律的漏洞避免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就会知道做坏事可耻而能自觉地纠正错误,心悦诚服地走上正途。”

【感悟】

一、两种治国方针

在【2.1】中,孔子谈了为政者最重要的是重“德”,“德者”得也,得民心,得天下。

在本章中,孔子又对“德治”与“法治”两种治国方针进行了阐述。孔子认为,德治侧重于心,法制侧重于身。“礼”能够使人产生去恶趋善之心;就可避免触犯刑法。

在《论语正义》,孔子曾与卫文子有过一段对话,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马就会按照驾驭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的,甚至可以把驾马者从车上掀下来。”

二、孔子对统治者能力的要求

卫文子说:“既然如此,不如用左手握住缰绳,用右手执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孔子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

从孔子“驾驭的技术到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统治者能力的要求。也就是重视“齐之以礼”。“礼”就是社会公众的道德评判,能够使人产生廉耻之心;人之所以超脱出其他“动物”,就是人有精神方面的东西,有约束自己的觉悟。

人产生了廉耻之心,才能够具有去恶趋善之心;而以“法”治国,则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有的人“心力”觉悟不到,就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漏洞,跟法律打擦边球,而法律不可能事事俱到,钻法律空子的刁顽奸滑之徒也就越多。

目前,我们国家提倡“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并举,其实也是希望民众知法不犯法。

自觉性好的人受了教化自然明白道理,冥顽不化的害马之群则得到法治制裁,使社会正常秩序得以维护。

我们期待着孔子“以德治国”能早日深入人心,社会和谐,不再有“害群之马”!

三、榜样的力量

“德治”需要有榜样的引领。还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从此,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也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那时候,整个社会虽然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家家都不富裕,但祖国是温暖的,我们每个人的精气神也是饱满的。哪里有雷锋精神,哪里就有和谐,哪里就有温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一切向钱看,钱越来越多了,亲情却越来越少了,伴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空虚和苦闷。有钱没钱都苦闷!只重私利,不重公义,见利忘义,贪污腐败等东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出现在当前转型时期,也凸显了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性。

可非常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认为,现在再提雷锋精神过时了。在这些人的眼中,儒家精神过时了,传统文化过时了,雷锋精神过时了,这些精神食粮都过时了,你的精神靠什么滋养呢?

我觉得,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为官者克服不了官僚作风,贪污腐败,我们必须要“向雷锋学习”!

雷锋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是幸福的滋味。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的,人类永远都需要这种优秀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下面,摘几篇雷锋日记,我们一起感悟“雷锋精神”吧!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读到这里,会不会感到我们的心灵里有一种激情在燃起,会不会意识到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积小福为大福。

这是我从1963年到现在55年来的切身体会,凡是见到我的人,都会看到我发自内心的幸福洋溢。所以,在这里,我希望,让我们从学雷锋开始修身,营造好我们和谐的小家庭,一起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营造好我们祖国的大家庭!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力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点赞哦,我们一起传播!

如果希望能系统地看到“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就可看到啦!谢谢大家助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