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随笔(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反思
数学随笔(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反思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背景知识点是完全平方差或完全平方和公式和平方根。三项式,知道任意两项可以推出剩余的一项。配方法就是知道第一项和中间项补出第三项,让式子构成完全平方公式。大多数学生经过复习,能够唤醒这块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先是老师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做一遍。成绩靠前的学生很快的完成,让他们完成随堂练习和练习册。后面的学生,用来很长的时间做出一道题,而且也是错误的。看到他们做题的速度,心中还是有一丝的不舒服,太浪费时间。他们做的很慢。现在想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慢,是因为他们不熟练或者是没有听懂。课堂上,允许一部分学生快,就同样需要一部分学生慢。慢的学生,他们对于这块知识点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这需要一个过程。
其中小张算的很慢,观察发现她一直在算,一直在擦掉。我先是让小溪帮助她。小溪认真的讲解,可是从小张的眼中没有看到学会的感觉,相反眼中还是一种迷茫的感觉。走过去,我让她写过程,指出她存在的问题,然后继续完成。小张勉强的完成了这道题。可是,她没有继续巩固,这是一个大忌。学习慢的学生,学会一道,不要急于去做下一道,而是思考一下这道题为什么会错?我学会了什么?在下午办公室中,我听到旁边的刘老师问他们的学生,你这道题错到什么地方?你认为需要作出怎么样的改变?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有被动变成主动地思考。而且让学生思考真正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是我所欠缺的。在帮助小张的过程中,态度比较生硬,而且是站在一个熟练者的角度去指导,而不是让小张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出改变?可能,我只是指出了做题的步骤,没有让小张的思维发生改变。她的思维模式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下午还有一节数学课,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配方法,可能大家还不是很熟练,于是整节课的时间用于练习巩固配方法的算法。所有的学生对于讲过的例题和随堂练习进行快速的算一遍,然后把作业题目再算一遍。我把每一个人都叫到黑板上做题,检查一下究竟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黑板上计算的过程中,随时纠正了部分学生的问题。然后,根据做题完成的先后,让两个学生相互对答案,相互检查做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看到别人的解题思维,能够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能够让学生看到错误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小张还是在计算上出现问题,不过明显比早晨的时候好多了。在小张算的过程中,静静的看着,直到她需要的时候,问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启发小张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小张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早晨的焦虑。早晨不会的时候,小张眼泪簌簌的往下流。下午,焦虑少一点,能够很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