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一个月的春节堵车之社会学心理分析
正月马上就要结束,从各大城市川流回乡的汽车总算走得差不多。终于在路上和你斗智斗勇的只剩下彪悍的老年电动车、三轮车,行迹飘忽的路人和迷一样闪现的各类宠物狗。
鉴于春节期间大城市房价飙升,有大V指明发展方向:春节人少的城市要赶紧买房,春节拥堵的城市必须甩卖。很不幸,我所处的地方就是后者--或者说连个城市都算不上---因为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同理,不是名字里有了个“市”字就可以自诩为城市。
小城在交通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体现在春节期间的堵和各类事故,平时简直可以算是空旷无人的街道在那特殊的几天变得水泄不通。对旅居在外的人来说,绝对是场噩梦--大城市的堵如影随形地跟过来,跗骨之俎一样难以挣脱。
那么,这种候鸟式的堵从何而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觅知音”,没错,俞伯牙没了钟子期,连抚了一辈子的琴都可以抛弃,更何况一介凡人乎?对于春节拥堵,长居于此的人不适之余很容易变通:因为妙在城区小,用脚步丈量也无妨;而外归人士则不然,哪怕是面对胜过长安街的车流,也要迎难而上,更增一份“堵”量。对此,我们土著应该予以充分地谅解,毕竟他们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打拼,好不容易能风光回乡省亲,找个僻静所在停车不开岂不是有衣锦夜行之感?而春节时故乡遇故知,才是表演、释放、重新收获自信的最佳舞台的黄金时段,大好时光可遇不可求,怎能轻言放弃。所以,就算是买个馒头也必须要驱车前往。他们多半耳目极其敏锐,在这熟人遍地走的小地方,能于街角旮旯的地方敏锐地捕捉到多年不见的老相识,按下车窗遥遥召唤,领导视察一般摇着手亲切打招呼,在对方吃惊艳慕的目光洗礼之下施施而去。那一刻的享受,恐怕完胜节庆团聚所带来的天伦之乐----毕竟在大城市里,没有那么多人有时间能时刻关注你的车牌,即便你在朋友圈里频发四个圈、三角星、小风车方向盘照片再配上“这破车油耗太大都快开不起了”的文字抒发情怀,看到一遍遍刷新之后,回复与点赞依然寥寥,“知音难觅、断琴绝弦”的凄凉感难免油然而生。
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释豪情”,一部分人是“路怒症”的晚期患者,平日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上了车便邪魔附体,如同《大法师》里鬼上身的小女孩一样污言秽语不断。另一部分则是《Fast & Furious》的忠实拥趸,时刻想着狂飙为我从天落,不停地压实线、挤靠插队、原地调头、突然提速享受推背感。还有一部分是两种症状的综合患者,属于病入膏肓的类型。“咦?前面那个傻B开车怎么那么慢?红灯怎么了,快走啊!”喇叭轰鸣,大灯双闪,一手拍在大腿上。“妈的不会开车出来现眼!”一有空隙便大脚油门,享受座下发动机颤抖的快感。难得的是他们在躁郁发作的同时仍然能保持可怕的清醒,特别是在追尾之后,立刻下车查看车辆,面不改色地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对方,而且不畏强权,对交警的定责也可以力争捍卫自己说不上从哪里来的权利---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也应该体谅他们,因为这些表现完全出自于自夸与焦虑的混合。记得以前大家还开不起车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善于以超高速大音量驱赶摩托呼啸而过。不管在白天的马路上,还是夜晚的集市旁,当你听到马达的轰鸣时,眼睛已经追赶不上绝尘而去的他们,只能感受到空气中速度带来的冲击,转瞬间化作远方地平线上的小黑点,如此传奇、如此热血,不禁让人联想起赵忠祥老师名著《岁月随想》中的金句:“要想死的快,就买一脚踹”。
第三个原因就是……就是……,前辈的话语隐隐然在耳边回放“写文章一定最少要三段式,假如只有两段,很容易显得你对这个议题思考得不够深刻,挖掘得还欠火候,文字功力还不够精准,创作态度还不够专业,记住,最少要三段!” 这段紧箍咒如同招魂幡一般在眼前飘来飘去,晃得我头疼。但我实在诌不出第三个原因了,因为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前两个原因都是对仗的无主语三字句,这个难度也是相当考验人的。相信我,写这么一大段的话的时间里,我依然没有想出一个可以和前两个相匹配的论调来。那么,就让它淡淡地来,就让它好好地去,让这个迟到了将近一个月的春节堵车话题就这么结束吧---因为,再有十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幕话剧就要再度上演了,不知道在这么长的时间段里,我能不能琢磨出一个比较有水平的新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