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该不该--聪明人也该下笨功夫
愚公移山是教科书里的,人人皆知的。然而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故事很简单,一个愚公去豫南汉中的路被两座大山挡住了,跟家里人一合计就挖山,挖出的石头填渤海。邻居有三岁小孩也来帮忙,有一个智叟来劝阻。愚公坚持不懈,感动上帝,有神仙来帮助搬走了大山。
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名的是毛教员在七大上的落幕讲话。将我们比做愚公,要搬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两座大山,只要坚持不懈,发动人民,必定成功。
据说前两年,席慕容呼吁将这篇预言移出课本。理由是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保护环境,不能依照人类的主观意愿随意改造世界。
小时候,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是,为什么不搬家?搬家可以比搬山容易多了。我甚至一度认为愚公是真的“愚”,搬山是违背人性的,是疯狂至极的举动。
就在今天,我还读了《人—民日——报》的夜读文章《遇事最重要的四种能力》,第四种说的是遇事懂得变通的能力,原文是这样的: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农夫从他家去市集的路有两条,一条在屋前直通市集,但是被一块巨石挡住;一条路在屋后,曲折盘绕,要走好几个钟头才能到。起初,农夫决定移开屋前的巨石,可是努力了很久,却没什么进展。有一天,儿子突然说道:“既然移不走这块大石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家搬到石头的另一面呢?”
遇见人生的拦路石一味死磕,很可能会耗时耗力,却事倍功半。“在路走完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拐弯了。”真正聪明的人,明白拐弯也是一种智慧。“
就差点明说愚公不懂得变通了。
愚公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具体的意思不好深究。但我想我们能熟知这个故事,多半还是因为毛教员的讲话,因此,这个故事的含义还要从毛教员的讲话中来寻找。试问”帝国主义“”反动派“这两座大山能绕过去吗?该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坚定信心,哪怕看似不可能,但只要坚持,必能到达。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候,我们就该迎着而上,时间不会辜负我们的每一分努力,就是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如果在该努力的时候妥协了,在该奋进的时候躺平了,人生遗憾可能会更多。
对于愚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对于该做的事,我们没有放弃的理由。比如选择了一份职业,就必须尽职尽责,而决不能偷奷耍滑、拈轻怕重、争功委过。但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创新。这个变通与坚持的边界就在于,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比如,消防员救灾,肯定是有风险的,肯定是困难的,但我们能绕开这块石头吗?比如军人保家卫国上战场,马上就要冲锋了,我们退临阵退缩吗?我们的变通的时候,决不能忘记初心,不能让变通变放弃。
遇到困难,谁都可以绕着走。但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初心是最难的。
愚公不愚,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没有坚持的奋斗只是游戏,没有付出的收获毫无荣耀。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目标,从此眼里有光、心里有火,目光执着、步伐坚毅,生活充沛坚毅,生命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