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心智的产品设计有这四招
每年全国有数量巨大的景区、度假区开业,因为大家都看好这是个朝阳产业。
但,实际的情况是:有更多景区和度假区在面临巨大的投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难以维继。
的确,这,是一个风口,不过,也是已经过“猪都能飞起来”的阶段了。
如何才能避险于风雨之中且独领风骚呢?
产品要好!
要好得来能:捕!获!心!智!
怎么才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呢?
不给出方法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废话。
答案是:
首先,在设计时必须具备四种底层思维:系统思维、蓝海思维、差异化思维和用户思维(见上文【向催眠大师学什么?】)。
其次,虽然不同的景区类型在设计和策划上各有不同之处,但这具体的四招都适用。
第一招:将旅游产品设计成自带传播
第二招:免费模块是产品设计的标配
第三招:要非常重视迎送感受设计
第四招:礼品化门票构建多维客源
2017年首部美国大片【侠盗一号】上映后又一次毫无悬念的成为卖座大片。虽然有搭车【星球大战】的因素,但就连向来鄙视商业片的豆瓣都在“尖酸刻薄”之余给出了7.4评分,好于72%的科幻片。
观影网友们给予最多的赞美是:剧情紧凑、逻辑清晰、双商在线。
如何让投资巨大的商业片保证让观众买账,这和旅游景区的生意经很像。只是他们已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总结和摸索出了一整套抓取心智的方法与方法论。
在这个资金和顶级人才聚集的领域,如今他们更是利用大数据、黑科技(抓取人们在看电影时眼球的转动规律)来算出其喜好而得出规律,严格性、精确度难以想象。
著名科学作家,【得到】APP的专栏作家万维刚还专门把他们的套路分析整理了出来,我们一起看看,热个身,应该对只有30多年历史的中国景区设计很有启发。
美国商业片剧情模式
第一,只拍观众最爱看的故事。
第二,观众最爱看的故事只有一种:
一个小人物,从已知的世界到未知的世界,经历一系列小磨难,之后面临一场终极考验,最后他战胜了这个考验,完成从小人物到大英雄的转变。
第三,必须具备三个元素:
1、能鼓舞人
(经历困难,拯救世界)
2、要可信
(先有心理挣扎,后才会接受使命)
3、有悬念
(必须遭遇各种小失败)
怎么样?看完之后是不是想要来句总结:“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其实,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至少也有四种这样的技法。
第一招:将旅游产品设计成自带传播
一个旅游产品最难的是第一步:如何让潜在游客知道你,然后有欲望想到你这里来。
传统的做法是景区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宣传和推广。在一对多的媒体时代,占领关注度高的媒体就成为了企业的选择,但往往这样的媒体发布费用也是惊人的。
将旅游产品设计成自带传播性,是节约大笔广告费的重要手段。
如何才能让景区自带传播性呢?
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设计得能让游客愿意拍照
这个愿意拍照包括:大场景、小景观、游乐设施、游乐方式、美好的餐食,甚至一张凳子……
在设计时要量化这样的拍照点20-40处,为不同喜好的游客备足取景点。
所有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拍照!拍照!拍照!发朋友圈!
著名营销人小马宋曾经对人们发朋友圈的动机做过深刻的归纳:
为有趣
为颜值
为逼格
为炫耀
为感动
对,设计中牢牢抓住有趣、有颜值、有逼格、可炫耀、很感动;让游客们“一言不合”就拍照,拍照之后就发....发....发....
另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和工程学教授鲍勃.萨顿提出过一个重要结论:参与者对事件的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与他们的照片。甚至他们会用照片重构整个感受。
所以,游玩时的各种照片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但是游客们愉快感受的刻录(强化正面情绪),更是景区品牌占领心智的重要手段。
2、有所得的分享机制
让自然分享、随机分享变成促成分享。
这个策略的最早使用者是Uber。
首次乘车后将自己的专属客户码分享给朋友,朋友们第一次乘坐时输入此码就可免费,同时你也可获得一次免费乘车的机会。
这个机制让Uber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开来,我有位朋友历来是热衷尝新,也喜欢分享,于是就凭着这个客户码他免费坐了40多天的Uber。
所以,在设计景区售票系统和微信公号的时候就要将此类分享奖励模块的软件功能开发一并做好。有了实现的基础条件,才能在后期运营中综合的开展各类病毒营销、老带新促销等。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去中心化的格局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传播模式,各类社交性媒体点对点,点对多的传播模式已是主流,具备了这两点的旅游产品才让大家愿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各种群、微博中向家人、朋友推荐和炫耀,产品信息自然传递,且说服力和可行度比广告强十倍。
第二招:免费模块是产品设计的标配
前面的文章中详细的探讨过最强悍的商业模式——免费(见前文【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
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是在20年中用免费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
虽然旅游行业属于实体经济,不能也无法完全照搬互联网企业,但他们的一些已经取得实效的商业思维我们是可以萃取的。
为什么只要不是太烂的古镇,经过2-3年不犯大错的运营都还是能实现不错的人流?
因为,免费呀,没有门票(除开古镇的特有商业模式这里暂且不聊)。
所以,在旅游行业,免费也是撬动市场,导引人流的重要策略。
Ms.亮的建议是:在旅游项目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拿出一个模块或组团来免费,其他的该收费就收费。即,免费部分是作为项目整体中的标准配置,是宣传、推广和引流的道具。
例如:阆中古城用免费吸引了近千万人流,漏斗效应让上百万人购买其城中的景点门票。
硬件设施完全不敌欢乐谷的南湖梦幻岛,打破主题乐园一票制的既定模式将项目拆分单独售票或是组合套票,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注意,重点来了,所有的免费都是二段收费,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搭配。在产品设计时“免费模块”不是“可以有”,而是“必须有”,除非你不想快速聚集人流。
第三招:要非常重视迎送感受设计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并通过系列试验印证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它们是人类的普遍心理规律。
首因效应
又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感受及评价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质量。反之则反。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们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
在旅游产品中,第一眼让游客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将对他们的整个旅程产生心理定势的作用。
2019年将建成开业的清远长隆森林乐园就设计了全球最大的主题乐园入口广场。
将景区的入口设计得先声夺人,让景区的主题第一次表达就不同凡响;同时具有特色化的迎客方式,也是向游客传达友好和热情的重要方式。
有了良好的第一感觉,无疑会让整个游览预先植入接纳和认同。
近因效应
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即,好的结尾会提高对整体的评价,反之则反。而且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做胃镜检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医生通常会在结束的最后2分钟用缓慢轻柔的动作以减缓疼痛,这重要的2分钟就可以使得患者对整个胃镜的痛苦感大大降低。
在景区设计时,特别是自然景区通常都没有送客环节,基本是核心景点之后就是简单的出门动线。
根据人的心理规律,良好的送别会提高游客对整个游览的好感,而且未来回忆中,这部分的感受占比会最大。
比较好的主题乐园在此方面就都有专门的设计,但基本也就是员工站立、挥手。
Ms.亮认为一个好的送客至少应该包含这几样内容:
1、景观上再次的照应主题,以便游客最后的一张照片。
2、一处主题商品的卖场,设置在出园的强制动线上。让游客的美好记忆能承载在一个实物上,这也是景区重要的收入来源。
3、热情、自然、友好的欢送的队伍。
4、用于下次消费或转赠的优惠券(做粘性和老带新)。
5、专门给孩子或女士的纪念品。
第四招:礼品化门票构建多维客源
旅游产品本身就是给人带去美好感受的,它天然就具有礼物的属性(传递美好)。
除开旅游产品作为犒劳自己或家人的礼物,人们自己购买以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市场份额都忽略了,那就是作为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上司、甲方、客户回馈或是员工福利。
在物质生活已经及其丰盛的今天,送礼的智慧也需要升级换代,纯精神层面的礼物受众还是偏窄,容易曲高和寡。
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礼物,既能表达送礼者的心意,又能让收礼者没有世俗的压力,双方都会感觉逼格满满。
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对这个礼品市场做专项的设计和营销。
它不再是简单的一张门票,需要画面精美而有设计感。
它可以是门票+餐、门票+住宿、门票+演艺的组合产品。
它可以是装在一个礼品盒或精美封套中的东西。
它可以在礼品盒中配上游玩攻略……
它甚至可以在盒子里放上一片景区里的树叶、花瓣、贝壳、吉祥物。
它的组成部分还有留言卡,写上送礼人的心意表达。
它更加是可以批量预售的,直接走向最好的商业模式——预售(先收钱)。
小结:
旅游产品设计的实用四招
第一招:将旅游产品设计成自带传播
第二招:免费模块是产品设计的标配
第三招:要非常重视迎送感受设计
第四招:礼品化门票构建多维客源
这四招没有从传统旅游规划的角度去解读景致该如何打造、游线该如何设置、服务配套该怎样完善;而是将景区从策划到运营做通盘考虑,将传播、吸客、服务、用户体验及营销融入在最初的产品设计中,让景区浑然一体,最终像【侠盗一号】一样票房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