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
嗨,你好!
我是荷语微光,很高兴与你分享自我发展心理学。
在这里,我会把我在陈海贤老师的专栏课程里学习到的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周我们分享了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今天我想与你聊聊第二种应该思维——对自我的应该思维。
简单的来说,应该思维是对自我的“暴政”,让我们在压迫中找不到自我。
自我烦恼的背后是应该思维
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想要做某事,可是却迟迟无法行动,最后反而非常苦恼,怪自己没有勇气、拖延或者不够自律等等。
我有一个朋友,一天跟我聊天说,她想要生二胎。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家人让她生二胎,而且别人都生了二胎,她就在想她是不是也应该生二胎?可是生活孩子的人都知道,带孩子有多么的不容易,她又很纠结带孩子的辛苦······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你也看出来了,她的思维就是应该思维,是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但是,我们也需要从另一角度去想想,这个要求是真正来自于你的内心还是来自外在的要求和设定呢?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模仿?
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跟你灌输“应该如此”的信条呢?
电视上的偶像剧在告诉你,该怎么谈恋爱;
精明的商家在告诉你,该怎么给情侣送什么礼物;
结婚的时候要拍什么样的婚纱照;
有个水果贩子在一个平安夜发明了平安夜要吃苹果,于是,平安夜送苹果就变成了一种标配。
我们心里有太多的“应该”在告诉我们怎么做,这些应该思维变成了我们对自己情感的限制,并最终取代了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这就是自我应该思维的最大问题。
应该思维完整的语句也许是:既然别人觉得那样做是对的,那我就应该那样做。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像别人期待的这样做。
也许你会问,刚才案例里的主人公难道不是自发的行为吗?其实,这不算是自发的行动,而是对自发的一种模仿。
应该思维不仅妨碍了我们真实情感的表达,还固话了我们的思维。
心理学家霍尼(Karen Horney)曾经说过:
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些理想的自我,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真实的自我经验,而是由很多“我应该很努力”、“我应该谈恋爱”这类的规则堆起来的。
为了保护这个幻想中的理想自我,他们会变得非常死板,会排斥自己内心里跟这个“应该自我”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这样一来,他们就被这些“应该的规则”支配了,成为了“应该规则”下的提线木偶。
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应该思维,逃脱这个暴政呢?
别着急,后续我会为你介绍一个思维工具,帮你解除困境,咱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