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贝

《平凡的世界》自尊心面前,如何选择?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野蒲公英

01.

今天我想来说一说《平凡的世界》里面的郝红梅,我们比较熟悉孙少平他们。还有很多人,没有花篇幅讲述出来,郝红梅在我们印象中应该没有那么深的印象。

她家境贫穷,加之是地主成分。在学校也不受人群欢迎,每天吃饭时孙少平和她都各自最后去取那份丙菜。

小说中有一个场景,县里的同学们即将高中毕业了,全班同学之间要互相互送礼以示道别。可是这却苦恼了郝红梅----没有钱给同学们准备礼物,已经连续几天了,还没有给同学们送去手帕。

最后她产生了一个邪恶地想法,在趁售货员不注意地时候,把柜台上剩余的手帕塞进了书包,这一幕也被售货员正好看到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青春期的我们,为了保留心中的自尊心,总是想要极力的追求平等,和他人一样。即便是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为了掩盖这一事实,总是想要证明自己和外界平等,不想被其他同学瞧不起。

郝红梅没有钱买手帕,还要努力假装出自己可以支付得起这些手帕的样子。这样的感觉时刻在内心深处不断斗争,为了要证明给其他同学看,以至于不管借助于任何方式。但在强大的自尊心面前,她最终还是屈服了。

这些手帕对于她来说,不是必需品。也许在她心中当时就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东西,有了它,才有勇气在女同学面前挺起腰板来说话。这样一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点歪曲了。

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来说:“人的需求分为缺失性需要和生长性需要。”最低层次的是生理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那也会相应的产生一种更高的生长性需要。

试想在一个温饱有时候也难以解决的时代,我们还会想着其他的吗?能吃饱饭就足够了,大多数人把需求都集中在生理需要,每天可以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马尔库赛说:“人的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的需要,还有一类是剩余需要。”基本需求是一些实在需求,比如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而剩余需求它是无止境的。那怎么能够填满呢?

02.

品读经典,也是在从某个方面审视自己。欲望越来越大,总想着填满,可是其中一个被满足之后,随之又会有新的出现。买东西时,第一眼看到喜欢,就冲动的买下来了。用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成为了搁置品。在郝红梅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曾今的影子。为了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不顾一切。

以前的我,看到同班同学穿名牌鞋子,衣服,投去羡慕的眼光。觉得大家都有,就自己没有,虚荣心作祟,我厚着脸皮让我妈给我买了。其实,当时家里还有鞋子,根本不用买。我也知道,这肯定会花掉他们好几百元。

而他们自己平时买衣服,都是几十元一件的衣服。但是我想像着自己穿着鞋子在同学们面前的场景,心里想着同学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所有的内疚就忘记了。   

后来我明白,一个人应该追求更多精神上的东西。物质上的会过时,而一个人精神追求是无止境的。以后我也没有随便去买一些用不着的物品,能用就好,也不要求多么美观。即使在物质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像少平一样,在现实的生活中依旧保持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强大的自尊心面前,我们都需要仔细思考。这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和短缺相联系,有可能是和过剩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撑起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我们已经没有在理智地做决定,在欲望,虚荣,自尊心面前,需要找到一个权衡点,一把天平。


一群人走的更快,岁月拾遗我们一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